[实用新型]一种针刺机牵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5099.8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7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邢桂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铠硕纺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8/02 | 分类号: | D04H18/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42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刺 机牵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刺机,尤其涉及一种针刺机牵网机构。
背景技术
针刺法是一种典型的机械加固方法,它是通过针刺机刺针的穿刺作用,将蓬松的纤维网加固抱合而得到强力。其工作原理大致为:利用三角截面等棱边带倒钩的刺针对纤维网进行反复穿刺,刺针倒钩穿过纤维网时,将纤维网表面和局部里层限位强迫刺入纤维网内部。由于纤维之间的摩擦作用,原来蓬松的纤维网被压缩,当刺针退出纤维网时,刺入的纤维束脱离倒钩而留在纤维网中,这样,由许多纤维束纠缠住纤维网使其不能再恢复原来的蓬松状态,经过多次的针刺,相当多的纤维束被刺入纤维网,使纤维网中的纤维相互缠结,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力和厚度的针刺法非织造材料。
现有的针刺机大都包括送网机构、针刺机构和牵网机构,送网机构的作用是把纤网输送至针刺区域,针刺机构的作用是对来自送网机构的纤网进行针刺加固,牵网机构的作用是将针刺后的纤网从针刺区域输出,牵网机构一般由一对牵拉辊组成,其表面包覆有摩擦系数较大的材料,以增加牵拉辊对纤网的握持。纤网的牵拉速度和喂入速度要适当配合,以保持纤网在针刺区既不产生拥塞,也不受到过分牵伸。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针对不同材料的不同纤网厚度要求,经针刺后的纤网在输出过程中需调整牵拉辊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对不同厚度的纤网的有效输送,现有的针刺机的两相互配合的牵拉辊间的间距的调节依靠的是在其中一根牵拉辊上套置滑动轴承,操作人员通过丝杠来拧动滑动轴承以实现两牵拉辊之间间距的调节,该种调节方式费时费力,增加了用工成本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针刺机牵网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针刺机牵网机构,包括机架,机架包括左墙板和右墙板,左、右墙板之间设置有上牵拉辊和下牵拉辊,上牵拉辊的辊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轴承座上,轴承座设置在连动板上,左、右墙板上分别设置有连动板支轴,连动板支轴位于上牵拉辊的斜上方,连动板的一端套置在连动板支轴上,左、右墙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气缸,气缸呈竖直设置,气缸的活塞杆与连动板相连,连动板在气缸的带动下可绕连动板支轴转动,各气缸分别通过气管与电磁阀相连,电磁阀设置在左、右墙板上。
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驱动电机,下牵拉辊的辊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下牵拉辊的辊轴的两端分别套置有下齿轮,上牵拉辊的辊轴的两端分别套置有与下齿轮相啮合的上齿轮。
所述连动板呈V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气缸的活塞杆回缩时通过连动板拉动上牵拉辊上升,上、下牵拉辊间的间距加大,适于将厚度较大的纤网从针刺区域输出,气缸的活塞杆伸长时通过连动板推动上牵拉辊下降,上、下牵拉辊间的间距缩小,适于将厚度较小的纤网从针刺区域输出,气缸活塞杆的伸缩长度受控于电磁阀,从而可满足不同纤网的厚度要求。本实用新型中上、下牵拉辊间间距的调节方式省时省力,降低了用工成本,提高了针刺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的牵网机构可应用于包括预刺机、倒刺机、主刺机在内的所有针刺机,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到主刺机上的侧视图。
其中,
1、气缸 2、连动板 3、上牵拉辊 4、上齿轮 5、下齿轮 6、下牵拉辊 7、纤网 8、连动板支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铠硕纺机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铠硕纺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50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袖筋限位压脚呵筒
- 下一篇:一种剑杆织布机上的整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