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回收生物柴油中甘油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6113.6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5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侯红印;魏中峰;徐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市亿鑫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74 | 分类号: | C07C29/74;C07C31/22;C07C31/0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罗民健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化***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回收 生物 柴油 甘油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行业所用的甘油处理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回收生物柴油中甘油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生物柴油厂回收的甘油含有甲醇、皂、脂肪酸、甲酯和少部分中性油以及少部分盐等,必须彻底处理才能够出售较为纯的甘油,目前,化工行业中并没有设计成熟的甘油处理装置,因此,市场上急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处理效率高的用于回收生物柴油中甘油的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回收生物柴油中甘油的处理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处理速度快,并可以分离出多种副产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回收生物柴油中甘油的处理装置,由反应釜、甲醇回收装置和甘油处理罐组成,在所述的反应釜上设有搅拌器,在反应釜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加酸口、放空口以及甲醇气体排出口,甲醇气体排出口与甲醇回收装置密封连接,在反应釜的外壁上设有用于通入蒸汽的加热套,设置在反应釜底部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甘油处理罐相连接,所述的甘油处理罐上设有放空口和加碱口,还设有一用于给甘油处理罐循环进料的循环出料泵,该循环出料泵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甘油处理罐的底部相连接,循环出料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甘油处理罐的侧壁连接,通过循环出料泵实现甘油处理罐内物料的混匀,在循环出料泵的出口端与甘油处理罐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甘油成品出口;
所述的甲醇回收装置由多个冷凝器和真空发生器组成,多个冷凝器串联连接,在冷凝器的末端连接真空发生器,通过打开真空发生器使甲醇气体依次流经各个冷凝器后变成液体回收。
进一步优化,所述的反应釜为搪瓷反应釜。
进一步优化,与循环出料泵的出口端相连接的管道沿甘油处理罐侧壁的切向连通于甘油处理罐的内腔。
进一步优化,所述甘油处理罐的下部还设有取样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由反应釜、甲醇回收装置和甘油处理罐组成,结构简单,处理速度快,可在得到甘油产物的同时分离出多种副产品,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其中甲醇气体排出口与甲醇回收装置密封连接,所述的甲醇回收装置由多个冷凝器和真空发生器组成,多个冷凝器串联连接,在冷凝器的末端连接真空发生器,通过打开真空发生器使甲醇气体依次流经各个冷凝器后变成液体回收,当甲醇回收后期,可打开真空阀,快速收集反应釜内的剩余甲醇气体,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其次、在甘油处理罐的一侧还设有循环出料泵,该循环出料泵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甘油处理罐的底部相连接,循环出料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甘油处理罐的侧壁连接,通过循环出料泵实现甘油处理罐内物料的混匀,在循环出料泵的出口端与甘油处理罐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甘油成品出口,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与循环出料泵的出口端相连接的管道沿甘油处理罐侧壁的切向连通于甘油处理罐的内腔,保证输送的液体沿处理罐的内壁旋转,有效提高处理罐内多种物料的混匀,从而给后续的处理节省了大量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反应釜,101、进料口,102、加酸口,103、放空口,104、甲醇气体排出口,2、甲醇回收装置,201、冷凝器,2011、冷凝水入口,2012、冷凝水出口,202、真空发生器,3、甘油处理罐,301、放空口,302、加碱口,303、循环出料泵,304、甘油成品出口,305、取样口,4、搅拌器,5、加热套,501、蒸汽入口,502、冷凝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市亿鑫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平顶山市亿鑫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61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