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7563.7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9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瑞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12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猪尾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医院对体腔或病理性囊腔内积液及积脓的引流,是通过扩皮针穿刺后,植入导丝,再顺导丝置入猪尾巴导管。此方法虽然部分解决了导管容易脱出的问题,但是操作复杂,容易导致手术失败,而且对一些深在部位的囊腔无法穿刺,限制了使用的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步骤简单、实用,可对深在部位的囊腔进行准确穿刺,对引流管定位效果好,可避免由于引流管脱落影响治疗效果,并可降低创口感染几率的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包括猪尾巴引流导管,猪尾巴引流导管的前部端头采用可用作显影硬头的聚氨酯材料制成,猪尾巴引流导管前部的管壁上设有多个侧孔,猪尾巴引流导管的后端与包胶头的前端通孔相连,包胶头的前端通孔通过流体通道分别与包胶头的后端通孔和后侧通孔相连,包胶头的后端通孔与主腔管的前端相连,包胶头的后侧通孔与治疗腔管的前端相连,治疗腔管的后端设有治疗腔管母接头,所述主腔管的后端设有主腔管母接头,治疗腔管的轴线与主腔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50°;
还包括扶直管,扶直管可套装在所述猪尾巴引流导管的外侧壁上;
还包括直套管,直套管的后端设有公母接头,直套管可自后向前依次插入所述主腔管、所述包胶头和所述猪尾巴引流导管内;
还包括内心针,内心针的后端设有公接头保护帽,内心针可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直套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其中所述直套管采用不锈钢制成,所述内心针采用不锈钢制成,治疗腔管的轴线与主腔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45°。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其中所述引流管体的外侧壁上设有长度刻度,治疗腔管的轴线与主腔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0°-40°。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其中所述主腔管的外侧壁上套装有管卡件,治疗腔管的轴线与主腔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35°。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在使用时,可先利用扶直管将猪尾巴引流导管支撑为直管型,将内心针插入直套管,先不将公接头保护帽与公母接头旋转相连,使内心针的前端暂时不要外露出直套管,然后再将直套管及内心针插入猪尾巴引流导管,将公母接头与主腔管母接头旋转相连,接着将内芯针的公接头保护帽和公母接头旋转相连,再利用组合后的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进行手术穿刺操作即可。手术穿刺操作过程中可通过旋转拧公接头保护帽、公母接头、主腔管母接头7等处精确调整内芯针尖与导管头端的配合度,进而可有效规避穿刺中操作复杂、导管脱出和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不仅操作步骤简单、实用,还可对深在部位的囊腔进行准确穿刺,对引流管定位效果好,可避免由于引流管脱落影响治疗效果,并可降低创口感染几率。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中猪尾巴引流导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中直套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中内心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双腔猪尾巴导管,包括猪尾巴引流导管1,猪尾巴引流导管1的前部端头采用可用作显影硬头的聚氨酯材料制成,猪尾巴引流导管1前部的管壁上设有多个侧孔2,有利于导管的引流,猪尾巴引流导管1的后端与包胶头3的前端通孔相连,包胶头3的前端通孔通过流体通道分别与包胶头3的后端通孔和后侧通孔相连,包胶头3的后端通孔与采用PVC材料制成的主腔管4的前端相连,包胶头3的后侧通孔与采用PVC材料制成的治疗腔管5的前端相连,治疗腔管5的后端设有治疗腔管母接头6,主腔管4的后端设有主腔管母接头7,治疗腔管5的轴线与主腔管4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50°;
还包括采用PP材料制成的扶直管(图中未画出),扶直管可套装在猪尾巴引流导管1的外侧壁上;
猪尾巴引流导管1的管体头端自然卷曲成猪尾巴状,管体柔软,在需要时可用扶直管或内腔硬性支撑将其支撑为直管型,以便于插入直套管8及内心针10,退出硬性支撑后,猪尾巴引流导管1的管体头端会恢复成卷绕的猪尾巴状。
如图2所示,还包括直套管8,直套管8的后端设有公母接头9,直套管8可自后向前依次插入主腔管4、包胶头3和猪尾巴引流导管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瑞;,未经王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75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