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动式电抛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8200.5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9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1/02 | 分类号: | B24B31/02;B24B5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0014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式 电抛光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滚动式电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抛光是使用物理机械或化学药品降低物体表面粗糙度的工艺手段。航空、航天行业,使用碳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生产制造的紧固件、五金小零件,大多需要通过抛光来提高表面质量,进而达到镜面光度。现有技术中,多数情况下采用电抛光工艺来实现。电解抛光工艺大多为体液体槽与挂工夹具构成,处于人工生产状态,很少出现通过实现自动化来降低人员劳动强度的生产设备。这类抛光装置存在抛光不均匀、所需劳动强度大、可控性差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自动化表面处理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抛光均匀、实用可调、量产质优、强度减轻的滚动式电抛光设备。
本实用新型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滚动式电抛光设备,包括槽体、滚筒、控制面板,其中:滚筒通过转轴安装在槽体内,槽体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滚筒外周面上设置有若干溢流孔,滚筒通过转轴与电机相连接,滚筒两侧设置有进口和出口。
上述滚动式电抛光设备,其中:所述槽体侧面装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包括槽温监控、电流监控和液面监控。
上述滚动式电抛光设备,其中:所述滚筒由钛及钛合金材料制成。
上述滚动式电抛光设备,其中:所述溢流孔绕滚筒的中心对称。
上述滚动式电抛光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面板包含有电路数控装置和屏显装置。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滚动式电抛光设备,所述滚筒通过转轴安装在槽体内,槽体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有助于通过控制面板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进而控制滚筒的转动速度和方向,可调性强;筒外周面上设置有若干溢流孔,实现电解抛光溶液能够自由进入和流出滚筒内;滚筒两侧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实现了带抛光零件的装入和取出,零件一次装载量大,可同时对同种材料不同规格产品的电解抛光工序,抛光效率高且质量高;滚筒由钛及钛合金材料制成,密度较小,质量较轻,易于装卸;所述槽体侧面装有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包括槽温监控、电流监控和液面监控,实现了实际值超过或者低于设定参数时,报警装置自动报警,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总之,本实用新型抛光均匀、实用可调、量产质优、强度减轻,适合于航空、航天中紧固件、五金小零件的滚动式抛光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识:
1、电机;2、转轴;3、槽体;4、进口;5、滚筒;6、溢流孔;7、出口;8、控制面板;9、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滚动式电抛光设备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滚动式电抛光设备,包括槽体3、滚筒5、控制面板8,其中:滚筒5通过转轴2安装在槽体3内,槽体3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8,滚筒5外周面上设置有若干溢流孔6,滚筒5通过转轴2与电机1相连接,滚筒5两侧设置有进口4和出口7。所述槽体3侧面装有报警装置9,报警装置9包括槽温监控、电流监控和液面监控。所述滚筒5由钛及钛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溢流孔6绕滚筒5的中心对称。所述控制面板8包含有电路数控装置和屏显装置。
使用时,参见图3,先将待抛光零件进行除油、除锈、清洗等前处理,将经过前处理后的零件通过进口4放入滚筒5中,在滚动式电抛光设备的控制面板8上进行参数设定,并启动运转程序,在电机1的带动下滚筒5开始滚动,对内部的待抛光零件进行抛光。设定时间结束后,切断电源,从滚筒5的出口7处取出抛光零件进行预检,将合格产品取出并将水分吹干即可。如果抛光过程中出现问题,包括槽温、电流或液面不符合要求,报警装置9就会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作出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82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机主缸体内孔珩磨设备
- 下一篇:一种打磨机器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