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顶管井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8209.6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3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徐飞飞;闫卿;陈洪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管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管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顶管井。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非开挖工程技术彻底解决了管道埋设施工中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道路交通的堵塞等难题,在稳定土层和环境保护方面凸显其优势。这对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地面建筑物众多、地下管线复杂的城市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为城市创造一个洁净、舒适和美好的环境。
而目前的顶管井为干井,为了方便检修,一般会在干井一侧设置一座湿井,以便在检修时将顶管中的水排出,但是这种结构的顶管井具有较大的尺寸,增加了投资,且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新型顶管井,该新型顶管井能够在检修时有效排出顶管中的水,且无需另外再设置湿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顶管井,包括设置在顶管井内的顶管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管段的下部至少设置有一与其连通且延伸出地面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延伸出地面,并在排水管的上部设置检修阀门,,在所述顶管段上部还设置有至少一进排气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顶管井顶部还设置有一操作平台,工作人员通过所述操作平台控制所述检修阀门以及所述进排气阀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平台的顶部设置有供工作人员进入的人孔。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顶管井检修时,可以通过排水管有效将顶管中的水排出,且顶管井为干井,实现干湿分离,无需再另外设置湿井,大大减小了顶管井的尺寸,减少投资成本,且还能通过进排气阀平衡顶管内部的气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顶管井,包括设置在顶管井100内的顶管段200,在顶管段200的下部设置有一与其连通的排水管300,当然,排水管30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排水管300的顶端延伸出地面,排水管300的顶端通过闷板320封堵,在排水管300的上部设置检修阀门310。在顶管段200上部还设置有至少一进排气阀210。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顶管井100顶部还设置有一操作平台400,工作人员通过操作平台400控制检修阀门310以及进排气阀210工作。操作平台400的顶部设置有供工作人员进入的人孔410。为了保障工作人员下井施工的安全,本实施例中的操作平台400的顶部设置有护栏4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顶管井100检修时,可以打开检修阀门310,将潜水泵沉入排水管300的底部,通过潜水泵的抽水有效将顶管中的水排出,且顶管井100为干井,实现干湿分离,无需再另外设置湿井,大大减小了顶管井的尺寸,减少投资成本,且还能通过进排气阀210平衡顶管内部的气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8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