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中移动上牙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8589.3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06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晴;秦飞;周建华;徐培成;项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 |
主分类号: | A61C7/10 | 分类号: | A61C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袁静 |
地址: | 2000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上牙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器械领域,具体涉远中移动上牙列装置。
背景技术
远中移动上牙列是解决牙列轻度拥挤的一个方法。实现牙列远中移动可以借助于口外支抗(口外弓)、口内支抗(例如摆式矫治器)以及微种植支抗钉。口外支抗需要患者的合作,正畸效果难以保证;口内支抗(如摆式矫治器)容易引起前牙支抗的丧失。目前临床上多在颧牙槽嵴植入微种植钉或者小钛板用以远中移动上牙列,但因受前庭沟深度的影响,加力线往往位于阻力中心的合方,容易导致磨牙的远中倾斜和合平面的旋转。对于年龄小的患者,颧牙槽嵴植入种植支抗钉的成功率较低,采用微种植钛板成功率加大,但需要二次手术,患者难以接受 。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远中移动上牙列装置,操作简单、安全,能够有效实现上牙列整体远中移动,避免合平面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远中移动上牙列装置,包括牙齿固着部件和上腭固着部件;所述牙齿固着部件包括弓状主体、挂钩和用于附着于牙齿的连接头,所述弓状主体的两端对应于待移动牙齿位置设有连接头,所述弓状主体对应于上颌左、右第一双尖牙位置设有挂钩;所述上腭固着部件包括由左右臂构成的人字形主体、与左右臂相连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固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弓状主体、上腭固着部件与上腭表面相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人字形主体的左、右臂分别对应于腭中缝两侧位置,所述与左、右臂相连的固定板分别对应于腭中缝两侧位置;所述固定板至少设有一个固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头与牙齿的舌侧外轮廓形状相适应的。所述连接头优选为爪状。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人字形主体左、右臂的末端分别设有凹槽。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挂钩设于对应于合平面根方5-7mm或10—12mm处。挂钩的位置应该考虑到磨牙近远中向的倾斜度以及磨牙远中移动的量,如果磨牙近中倾斜,挂钩的位置可以设置于对应于合平面根方5---7mm处,如果磨牙较直立,挂钩设置于对应于合平面根方10—12mm处。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弓状主体两端对应于每颗待移动牙齿处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头。
采用本实用新型远中移动上牙列装置进行矫治时,将双侧上后牙与牙齿固着部件连成一整体,通过上腭固着部件固定于上腭实现在腭侧加力,使上后牙整体远中移动;待上后牙移动到位后,将上后牙与上腭固着部件被动结扎稳定上后牙的位置,然后牵拉上前牙向后移动,进而实现上牙列整体后移。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腭固着部件通过微种植钉固定在腭中缝两侧,操作简单。腭中缝及两侧因骨量较多,骨密度较大,微种植钉植入的成功率较大,矫治后拆除方便,即使对于年龄小的患者在腭中缝植入微种植钉仍能获得足够的稳定性。常规在腭中缝两侧植入2—3枚微种植钉。另外,牙齿固着部件将双侧待移动牙齿连接成一个整体进行移动,避免在远移过程中牙齿发生旋转。在上腭固着部件人字形主体的左右臂末端分别设有凹槽,有利于在加力过程中控制橡圈的高度与方向,实现上牙列整体远中移动,避免合平面的旋转。在远中移动结束后还可以控制力线的位置靠近根尖(位于合平面根方16mm)位置,促进牙根远中移动,减小术后复发的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远中移东上牙列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牙齿固着部件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弓状主体,2-连接头,3-人字形主体,4-固位孔,5-挂钩,6-橡皮圈,7-第二双尖牙,8-第二磨牙,9-第一磨牙。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和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未经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85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病床间滑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带锁髓内钉远端锁定孔定位的网格状透视定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