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铝芯电瓶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9422.9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7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虓鹏;王永超;赵平堂;唐宗华;陆青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02 | 分类号: | H01R4/02;H01R4/72;H01R4/2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孙诗雨 |
地址: | 45803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线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铝芯电瓶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电线束都是采用铜导线作为能量和信号传输的载体,铜导线具有电阻率小、导电率高、硬度和韧性都适中,耐腐蚀等优点。但铜作为一种在很多行业都大量应用的有色金属,在全球的资源越来越少,价格也在迅猛增长,这严重制约了汽车行业的低成本竞争,因而,铜导线和与铜导线相连的铜端子也面临能源紧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限制了铜导线线束的发展和铜端子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铝芯电瓶线,能够有效推广铝芯线束的使用,降低原料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铝芯电瓶线,包括铝芯线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铜质连接端和铝质端压接端,所述铝质压接端为设有腔室的筒状体,所述筒状体的筒壁上沿横向设有第一压接凹槽和第二压接凹槽,所述第一压接凹槽位于铝质压接端的右部,第二压接凹槽位于铝质压接端的左部,所述第一压接凹槽沿筒状体的中心线均匀分布、第二压接凹槽沿筒状体的中心线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压接凹槽为至少两个,第二压接凹槽为至少两个,使与之相连的线束被压接牢靠,并能满足压接电阻的要求。
所述第一压接凹槽为四个,第二压接凹槽为四个,采用四面压接的压接方式,使与之相连的线束压接性能更好,并保证压接电阻符合要求。
所述铝质压接端的长度a为40-42mm、所述腔室的长度b为33-34mm、所述腔室的内径c为16.7-17.1mm、所述腔室的外径d为18.7-19.3mm;保证本实用新型与铝芯线束压接时抗拉强度和压接电阻符合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有效地推广铝芯线的推广和应用,作为铜导线的替代材料,铝芯线的密度小、重量轻,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却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相同的电量,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由此可见,原材料采用铝芯线符合零件重量减轻的使用要求;②第一压接凹槽和第二压接凹槽的均沿着沿筒状体的中心线均匀分布并设有至少两个,保证压接强度及本实用新型与铝芯线的接触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汽车铝芯电瓶线,包括铝芯线6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铜质连接端1和铝质压接端2,所述铝质压接端为设有腔室3的筒状体,所述筒状体的筒壁上沿横向设有四个第一压接凹槽4和四个第二压接凹槽5,所述第一压接凹槽位于铝质压接端的右部,第二压接凹槽位于铝质压接端的左部,所述第一压接凹槽沿筒状体的中心线均匀分布、第二压接凹槽沿筒状体的中心线均匀分布。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铝质压接端压接端的长度a为41mm、所述腔室的长度b为33.5mm、所述腔室的内径c为16.9mm、所述腔室的外径d为19.0mm。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将铝芯线插入腔室3中,铝芯线的插入长度为腔室的长度,首先采用压接工具对第一压接凹槽4处即靠近铝芯线的位置进行第一次压接,然后对第二压接凹槽5处即靠近端子铜质连接端1的位置进行第二次压接,通过采用摩擦焊接或超声波焊接代替铜端子,防止铝芯线和铜端子压接时产生铜铝接触时的电偶腐蚀,并对铝质压接端2及铝芯线剥头进行沾锡工艺处理防止铝芯线的氧化及电偶腐蚀的发生,并采用热缩管对铝质压接端与铜质连接端结合部位进行二次密封,进一步防止铜铝电偶腐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汽车铝芯电瓶线,包括铝芯线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铜质连接端和铝质压接端,所述铝质压接端为设有腔室的筒状体,所述筒状体的筒壁上沿横向设有两个第一压接凹槽和两个第二压接凹槽,所述第一压接凹槽位于铝质压接端的右部,第二压接凹槽位于铝质压接端的左部,所述第一压接凹槽沿筒状体的中心线对称分布、第二压接凹槽沿筒状体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本实施例压接端的长度a为40 mm、40.5 mm、41 mm、或42mm、所述腔室的长度b为33 mm、33.5 mm、33.8 mm或34mm、所述腔室的内径c为16.7 mm、16.9 mm、17 mm或17.1mm、所述腔室的外径d为18.7 mm、18.9 mm、19.0 mm或19.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94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支线线扣
- 下一篇:折叠式碳纤维车载反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