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警示窨井井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0176.9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8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丽;陶鑫;操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丽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E01F9/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430200 湖北省武汉市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警示 窨井 井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窨井井盖,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警示窨井井盖。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城市街道窨井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若窨井井盖处在被盗、被暴雨冲走、损坏或者正处于维修阶段等情况下,它将变成十分危险的区域,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从媒体报道和周围日常生活了解到,很多因窨井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如骑自行车没能注意到窨井井口导致人车跌入其中受伤,严重的如2012年7月,在北京苹果园路,由于大雨冲开了窨井井盖,两名男青年在雨中推车时不慎坠井身亡;2013年3月长沙市芙蓉南路涂家冲赤黄路因下水道井盖被暴雨冲走导致21岁邵阳女孩掉入水中不幸身亡。这些事故的发生与窨井井盖损坏、丢失或者不易被识别有必然联系。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自动警示窨井井盖,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当窨井井盖出现故障时能起到及时警示作用的自动警示窨井井盖。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警示窨井井盖,包括一井盖、一衬板以及八个自动弹簧装置,所述井盖盖设于所述衬板上,所述衬板呈环状,其设置于窨井上,八个所述自动弹簧装置围绕着装设于所述衬板内,并位于所述井盖下方,每一所述自动弹簧装置包括一弹性体以及连接所述弹性体的一警示体。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警示体上涂有反光材料。
进一步地,从俯视角度看,所述警示体呈弧形,八个所述警示体共同组成环状结构。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警示体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警示体的下方宽度大于上方宽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井盖盖设于所述衬板上,所述衬板呈环状,其设置于窨井上,八个所述自动弹簧装置围绕着装设于所述衬板内,并位于所述井盖下方,每一所述自动弹簧装置包括一弹性体以及连接所述弹性体的一警示体。当所述井盖丢失时,所述井盖对所述自动弹簧装置的压力消失,某一个或多个所述警示体会借助所述弹性体的弹力而弹出,从而警示路人此处的窨井井盖出现故障,因此所述自动警示窨井井盖能起到及时警示作用;尤其是当井盖部分未盖设于窨井上时,仍然会有警示体未被井盖压住,从而借助弹性体的弹力弹出,以达到警示路人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警示窨井井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警示窨井井盖的警示体的不同视角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警示窨井井盖正常使用时的立体图和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警示窨井井盖部分被掀起时的立体图和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警示窨井井盖丢失时的立体图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警示窨井井盖,包括一井盖1,一衬板4以及至少一个自动弹簧装置,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述自动弹簧装置的数量为八个。所述井盖1盖设于所述衬板4上,所述衬板4呈环状,其设置于窨井上,所述自动弹簧装置围绕着装设于所述衬板4内,并位于所述井盖1下方,所述自动弹簧装置包括一弹性体3以及连接所述弹性体3的一警示体2。所述弹性体3具有有弹性适中、高抗疲劳性、耐热、抗腐蚀性等特性,因此所述弹性体3不易损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3为弹簧。所述警示体2由PC材料(聚碳酸酯)构成,并涂有反光材料,因此路过的人可看到所述警示体2的反光材料反射出的光,从而更容易得知该处的窨井井盖处于故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丽;,未经李小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01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