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随动传感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0751.5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6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陆佳琪;杨雨昌;潘叶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5/12 | 分类号: | G01D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210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装置 | ||
1.一种随动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转动传感器、移动传感器、基板、铰支座、固定支座、模/数转换器Ⅰ、模/数转换器Ⅱ、工控机和设备电源组成,其中转动传感器通过铰支座与基板活动连接,移动传感器通过固定支座与基板固接,设备电源固接于基板上;转动传感器与移动传感器相互成直角排列,其中转动传感器为前后方向排列,移动传感器为左右方向排列;设备电源通过导线与转动传感器的激励线圈Ⅰ的左右两端相连;转动传感器的感应线圈Ⅰ和感应线圈Ⅱ的左端连接模/数转换器Ⅱ的输入端,模/数转换器Ⅱ通过通讯线与工控机的输入端连接;设备电源通过导线与移动传感器的激励线圈Ⅱ的左右两端相连;移动传感器的感应线圈Ⅳ和感应线圈Ⅲ的左端连接模/数转换器Ⅰ的输入端,模/数转换器Ⅰ通过通讯线与工控机的输入端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传感器由外壳Ⅰ、胶木塞Ⅰ、激励线圈Ⅰ、玻璃管Ⅰ、磁性液体Ⅰ、胶木塞Ⅱ、感应线圈Ⅰ和感应线圈Ⅱ组成,其中胶木塞Ⅰ和胶木塞Ⅱ的一个端面分别与玻璃管Ⅰ的左、右端固接,胶木塞Ⅰ的另一端面与外壳Ⅰ的左端内腔壁面固接,胶木塞Ⅱ的另一端面与外壳Ⅰ的右端内腔壁面固接,玻璃管Ⅰ内放置有磁性液体Ⅰ,磁性液体Ⅰ占玻璃管Ⅰ容积的一半;玻璃管Ⅰ上先均匀密绕激励线圈Ⅰ,再在左右两端分别密绕相等匝数的感应线圈Ⅱ和感应线圈Ⅰ,设备电源的正负极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激励线圈Ⅰ左右两端,感应线圈Ⅱ左端通过导线连接模/数转换器Ⅱ,感应线圈Ⅱ右端通过导线连接感应线圈Ⅰ右端,感应线圈Ⅰ左端通过导线连接模/数转换器Ⅱ,模/数转换器Ⅱ通过通讯线连接工控机的输入端。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传感器由外壳Ⅱ、胶木塞Ⅲ、激励线圈Ⅱ、玻璃管Ⅱ、磁性液体Ⅱ、胶木塞Ⅳ、感应线圈Ⅲ和感应线圈Ⅳ组成,其中胶木塞Ⅲ的一个端面与玻璃管Ⅱ的左端固接,胶木塞Ⅳ的一个端面与玻璃管Ⅱ的右端固接;胶木塞Ⅲ的另一端面与外壳Ⅱ的左端内腔壁面固接,胶木塞Ⅳ的另一端面与外壳Ⅱ的右端内腔壁面固接,玻璃管Ⅱ内放置有磁性液体Ⅱ,磁性液体Ⅱ占玻璃管Ⅱ容积的一半;玻璃管Ⅱ上先均匀密绕激励线圈Ⅱ,再在左右两端分别密绕相等匝数的感应线圈Ⅳ和感应线圈Ⅲ,设备电源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激励线圈Ⅱ左端,设备电源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激励线圈Ⅱ右端;感应线圈Ⅳ左端通过导线连接模/数转换器Ⅰ,感应线圈Ⅳ右端通过导线连接感应线圈Ⅲ右端,感应线圈Ⅲ左端通过导线连接模/数转换器Ⅰ,模/数转换器Ⅰ通过通讯线连接工控机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07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