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轨顶风道的移动支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1518.9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7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付占国;赵何明;李东;丁浩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8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风道 移动 支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车站施工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轨顶风道的移动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地铁车站结构中,轨顶风道承担着地铁排、送风的任务,是地铁车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地铁列车运行。轨顶风道位于车站轨行区上方,截面形式呈近似于矩形下挂于中板。在不同工况情况下轨顶风道的施工难度不一致,当轨顶风道需要在车站主体框架施工完毕后做时,由于其本身净空尺寸小,材料运输不便、交叉作业较多、作业人员操作不便而导致后浇轨顶风道施工难度大、工期延长、成本增加、成型质量差、结构限界偏差过大等后果。根据地铁盾构区间和车站的工筹工序安排,当车站部分作为盾构机始发端或接收端时,盾构机不影响车站内部轨顶风道的施工,因此,在车站施工中,轨顶风道可以提前于中板施工;当车站作为盾构过站条件时,由于轨顶风道处于盾构机刀盘影响范围内,因此车站轨顶风道必须待盾构机过站之后才能施工,这就显著增加了轨顶风道施工难度,在轨顶风道后施工过程中,如何搭建合适的移动支架,是轨顶风道能够成功后浇的关键。
目前,现有的用于轨顶风道的支架,均为钢管搭建的固定结构,不具备整体移动能力,在浇筑完成一段轨顶风道后,需要进行拆除,在下一个工段重新搭建,十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要用在地铁建设中轨顶风道修筑的移动支架系统,该移动支架系统,可以随着轨顶风道的施工进行移动,无需重新组装和拆除。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轨顶风道的移动支架系统,包括由横向钢管和纵向钢管交错构成的支架网,所述支架网的网点下部均固定有立杆,所述支架网顶部设有调节顶托,所述调节顶托上方放置双拼钢管横楞,所述立杆下部设有滚轮,所述相邻横向钢管间的水平间距为200~900mm,所述相邻纵向钢管之间的水平间距为1200mm,所述支架网的网点通过十字扣件与立杆连接。本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架底部增设滚轮,该支架系统可以移动,避免了在一个施工段完成后,需要拆卸,在下一施工段重新组装的过程,达到提高了施工效率,大大缩短了施工的时间;通过合理设置支架网的结构,以及在支架网的各网点设置调节顶托,可以较为全面的对轨顶风道进行有效支撑,在拆卸时也较为快捷方便。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钢管和纵向钢管均为直径为48mm,厚度为3.5mm的钢管。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每根立杆下部设有至少两个滚轮。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为硬质橡胶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架底部增设滚轮,该支架系统可以移动,避免了在一个施工段完成后,需要拆卸,在下一施工段重新组装的过程,达到提高了施工效率,大大缩短了施工的时间;
(2)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支架网的结构,以及在支架网的各网点设置调节顶托,可以较为全面的对轨顶风道进行有效支撑,在拆卸时也较为快捷方便;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和拆卸方便,适宜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横向钢管,2—纵向钢管,3—立杆,4—调节顶托,5—双拼钢管横楞,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15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井下水冷却设备
- 下一篇:一种让压让剪高效可回收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