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备多层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3504.0 | 申请日: | 2014-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5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闵永刚;莫申斌;刘屹东;杨文斌;童宋照;宋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5/14 | 分类号: | B29C5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多层 双向 拉伸 聚酰亚胺 薄膜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拉伸线,属于薄膜拉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多层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家已知的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电工、电子以及宇航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1965年美国Du Pont公司首先开发出均苯型PI薄膜Kapton。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PI薄膜,但与Kapton膜相比,国产薄膜在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上存在很大差距。有学者的研究表明,Kapton膜存在明显的取向,而国产薄膜则没有,这说明Kapton膜经过了拉伸。由此可见,拉伸对提高PI薄膜的性能至关重要。PI作为一种热固性的材料,一般而言是不能被拉伸的,但是如果在合成树脂的两步过程中的第一步中的聚酰胺酸,仍具有流动性,利用这个来实现拉伸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目前存在的拉伸的手段都无法实现产线的一体化,功能化和大规模化。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PI作为一种热固性的材料不能被拉伸的问题,从而提供可横向和纵向的双向拉伸的PI薄膜生产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制备多层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装置,包括搅拌器,连接于所述搅拌器底部的集液器,位于所述集液器下方的成膜箱,所述成膜箱通过传输带连接于溶液槽,所述溶液槽通过传输带连接于横向拉伸箱,所述横向拉伸箱通过传输带连接于后处理箱;所述成膜箱内设置传输带,所述传输带缠绕在两个水平设置的滚轴上,经转轴所述传输带进入所述溶液槽内,所述溶液槽内的传输带上设置夹轮,所述夹轮侧壁一定距离设置加热区,所述溶液槽内的传输带经转轴进入所述横向拉伸箱中设置的固定薄膜传送带上;在所述横向拉伸箱与所述后处理箱之间还设置纵向拉伸箱,所述纵向拉伸箱中传输带上设置变速夹轮;所述后处理箱包括设置在传输带上的烘干器,所述烘干器右侧设置传输带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多层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装置,所述成膜箱、溶液槽、横向拉伸箱、纵向拉伸箱、后处理箱的上部均设有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经排风扇(1)连接于废气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多层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装置,所述后处理箱还包括依次设置的酸溶液槽、碱溶液槽及水溶液槽。
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多层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装置,所述纵向拉伸箱正下方设置风机,所述风机提供热风。
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多层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装置,所述搅拌器至少设置为3个,每个搅拌器通过单独管道连接于集液器,所述集液器为漏斗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多层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装置,所述溶液槽中的传输带经成一定高度差的滚轴输送;所述滚轴设置成多级高度差布置在所述溶液槽正上方,所述滚轴的数量至少为3个,至少有1个滚轴浸入到所述溶液槽内的液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多层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装置,所述成膜箱外设置加热装置,加热器至少保证所述成膜箱温度保持在90-120℃。
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多层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装置,所述横向拉伸箱、纵向拉伸箱外均设置加热器,所述横向拉伸箱的加热温度维持在150-350℃,所述纵向拉伸箱加热温度维持在350-450℃。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发明将胶体混合装置设置在空间位置较高的位置,可以实现能量和原料的节约。
2. 本发明将排出的气体集中处理,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并且原料的回收利用也节省了生产的成本。
3. 本发明实现了聚酰亚胺薄膜双向拉伸的一次性完成,操作简单,可行性高,并且因为流水线作业也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整个过程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4. 本发明生产的聚酰亚胺薄膜因为经过了双向拉伸的过程,在性能上优于市面上的普通的聚酰亚胺薄膜,而且生产成本较低,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5.本发明可以实现制备多层聚酰亚胺薄膜的目标,并且可以一次性解决双向拉伸的目标拉伸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新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35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生产辅助厚度调节设备
- 下一篇:一种光纤拉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