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沉埋式头枕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4298.5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0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彭艳;刘海平;王中九;周信强;尹航;邹祚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00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埋式头枕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特别是带头枕的汽车座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上通常设置有头枕,头枕分为固定式头枕和活动式头枕。图3所示为常用的活动式头枕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座椅头枕2和头枕连接杆3,座椅头枕2固定在头枕连接杆3的顶部,头枕连接杆3的下端插入座椅本体1内,头枕连接杆3能带动座椅头枕2一起上下。
当座椅头枕2的下端与座椅本体1接触时,则无法继续下移,因此,该座椅头枕2的下移量非常有限,仍会挡住后排乘客的视线,影响乘车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沉埋式头枕座椅,使座椅头枕部能完全沉入到座椅本体内,并最终与座椅本体齐平,提高后排乘客的舒适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沉埋式头枕座椅,包括座椅本体(1)、座椅头枕(2)和头枕连接杆(3),所述座椅头枕(2)固定在头枕连接杆(3)的顶部,头枕连接杆(3)的下端插入座椅本体(1)内,头枕连接杆(3)能带动座椅头枕(2)一起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1)的顶部开有与座椅头枕(2)轮廓匹配的头枕容纳腔(1a),所述头枕连接杆(3)的下端插在头枕容纳腔(1a)的底部,当头枕连接杆(3)带动座椅头枕(2)一起向下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座椅头枕(2)完全沉入头枕容纳腔(1a)内,且座椅头枕(2)的上端与座椅本体(1)的上端齐平,座椅头枕(2)的前端与座椅本体(1)的前端齐平。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座椅头枕(2)左右对称设置,且上端宽度大于下端宽度;相应地,头枕容纳腔(1a)的上端宽度也大于下端宽度;使座椅头枕在头枕容纳腔内伸缩更为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座椅本体的顶部增设头枕容纳腔,当不使用座椅头枕时,座椅头枕能完全沉入到头枕容纳腔内与座椅本体融为一体,不会遮挡后排乘客的视线,提高后排乘客乘坐的舒适性,且整体感强,节约空间,结构简单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座椅头枕沉入座椅本体内的状态图。
图3是改进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所示,一种沉埋式头枕座椅,主要由座椅本体1、座椅头枕2和头枕连接杆3三部分组成。座椅头枕2固定在头枕连接杆3的顶部,头枕连接杆3的下端插入座椅本体1内,头枕连接杆3能带动座椅头枕2一起上下移动,以上所述为常用的活动式头枕座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区别在于:座椅本体1的顶部开有头枕容纳腔1a,头枕容纳腔1a与座椅头枕2的轮廓匹配,正好用于容纳座椅头枕2。头枕连接杆3的下端插在头枕容纳腔1a的底部,即头枕连接杆3的安装位置由座椅本体1的顶部转移到头枕容纳腔1a底部。
当头枕连接杆3带动座椅头枕2一起向下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即座椅头枕2的下端面与头枕容纳腔1a的底面接触时,座椅头枕2完全沉入头枕容纳腔1a内,且座椅头枕2的上端与座椅本体1的上端齐平,座椅头枕2的前端与座椅本体1的前端齐平,从而与座椅本体1融为一体。
最好是,座椅头枕2左右对称设置,且上端宽度大于下端宽度;相应地,头枕容纳腔1a的上端宽度也大于下端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宏立至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42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