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动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4567.8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8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刚;青井孝幸;木内博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精密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7/06 | 分类号: | H02K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马达 | ||
1.一种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马达包括:
定子部,其包括:基底;壳体,其由筒形的周面部和封闭所述周面部的上端的顶面部形成,所述壳体在所述周面部的下端部固定于所述基底;轭板,其安装于所述基底且由磁性材料形成;电路板,其配置在所述基底上;线圈,其配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以及轴,所述轴的上端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所述顶面部;以及
转子部,其包括:转子轭,其借助轴承被支承为能够以所述轴为中心旋转;磁铁,其保持于所述转子轭;以及配重,其以所述轴为中心旋转且重心位置与所述轴的中心轴线不同,
所述壳体具有从所述周面部的下端延伸的突起部,
所述轴的下端部固定于所述定子部,
所述基底在其周缘的至少与所述突起部在周向重叠的位置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从所述基底的径向外侧向内侧凹陷,
所述突起部收纳于所述凹部,并且所述突起部的整体或所述突起部的延伸方向的末端侧的一部分向所述基底的径向内侧弯折,所述突起部的朝向上侧的表面与所述基底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包括突起主体部和从所述突起主体部的下端进一步延伸的延长部,
所述凹部由凹陷得浅的第一凹部和凹陷得深的第二凹部形成,
所述突起主体部收纳于所述第一凹部中,
所述延长部的整体或所述延长部的延伸方向的末端侧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凹部的内侧从所述基底的径向外侧向内侧延伸,所述延长部的朝向上侧的表面与所述基底接触,
所述周面部的下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周向上的与所述突起部不同的位置与所述基底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在其周缘具有侧壁部,
所述侧壁部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
所述侧壁部在所述凹部的位置处的径向尺寸形成为比从所述基底的径向外侧向内侧凹陷的尺寸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在其周缘具有侧壁部,
所述侧壁部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电路板的下表面靠上侧的位置,
所述侧壁部在所述凹部的位置处的径向尺寸形成为比从所述基底的径向外侧向内侧凹陷的尺寸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在所述基底的周向上的宽度比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壳体的周向上的宽度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在所述基底的周向上的宽度比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壳体的周向上的宽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是树脂成型体,
所述基底的上表面侧具有至少两个线圈定位部,所述线圈定位部是将所述线圈维持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规定的位置的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线圈定位部与所述轴分别配置在这样的位置:连接两个所述线圈定位部的各中心与所述轴的中心的各线段在所述基底的配置有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构成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与所述线圈的中心在所述基底的周向上的位置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和所述壳体的周面部被所述侧壁部的一部分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在其内周壁侧具有能够收纳所述线圈的凹陷,
所述侧壁部的具有所述凹陷的部分的外周壁侧的曲率比内周壁侧的曲率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的具有所述凹陷的部分在所述基底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比所述线圈的高度低。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部具有沿着所述基底的径向穿过的至少一个槽,
所述线圈的引出线在比所述槽靠所述基底的径向内侧的位置锡焊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焊盘,
所述引出线的末端位于比所述槽靠内侧的位置或比所述槽的外端靠内侧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精密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精密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456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并联单出风口散热装置
- 下一篇:车载飞轮储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