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兼有教育功能的建筑及建筑群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4670.2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2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余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4 | 分类号: | G09B2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明 |
地址: | 215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有 教育 功能 建筑 建筑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兼有教育功能的建筑及建筑群。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传统的建筑类专业教学中,由于建筑内部结构被全部遮盖,实践教学又相对薄弱,从而容易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一般采用教学模型来教学,如中国专利申请第CN201320158161.9号公开了一种实体比例框架结构教学模型,其中,包括框架墙结构、框架柱以及梁结构,该教学模型由框架柱以及梁结构承重,框架墙结构、框架柱以及梁结构均由实体部和层剖部组成,实体部是与实体工程施工完成后的结构相对应的模型部分,层剖部是与实体工程施工进行中的结构相对应的模型部分。如上的此种教学模型虽然基本囊括了框架结构工程中的各种结构和施工手段,方便学生深入理解框架结构,使得理论学习和科学实践有益地结合,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还杜绝了在建筑工地进行实践的安全隐患。但是,像上述的教学模型由于需要另外提供场地建设,所以,成本较高,另外,在建筑类专业教学中,通常不同的建筑类型,其结构、构造原理和方式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预备许多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型,且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实体建筑中实现观察和演绎,且有利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和节约资源的兼有教育功能的建筑。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兼有教育功能的建筑,具有实体建筑体,所述实体建筑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受力演示区、设置在所述受力演示区上的检测装置、及与所述检测装置电性连接以显示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数据的显示装置,所述受力演示区为暴露实体建设体内的承重结构,和/或非承重结构,和/或在实体建设体上设置的裂缝,和/或受挤压掉落的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裂缝、掉落的材料可恢复。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建立有线或者无线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为与所述检测装置建立有线或者无线信号连接的移动客户端。
进一步的,所述实体建筑体上还设置有给受力演示区施加外力的施力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演示区上设置有震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施力装置、震动装置与显示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兼有教育功能的建筑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与检测装置和显示装置连接并控制检测装置检测受力演示区上的各种数据,控制显示装置并将各种数据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兼有教育功能的建筑为桥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群,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兼有教育功能的建筑。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实体建筑体上设置受力演示区、设置在受力演示区上的检测装置、及与检测装置电性连接以显示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数据的显示装置,从而可在正常地利用实体建筑的同时,兼顾实现教育观察和演绎的功能,强化学生学习的直观真实感和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减少需要另外设置建筑模型的数量,有利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和节约资源,真正地实现在建筑类院校内的建筑的使用和教育功能相互兼有的一举二得作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群的布置示意图;
图2是设置在图1的小河上的桥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兼有教育功能的建筑利用了校园内的实体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物、构筑物指的是数量为单体,群指的是数量上大于二的群体建筑物和/或构筑物,本实施例中,建筑泛指校园内建筑物和构筑物,所述建筑群包括小河1、设置在小河1上的桥梁2及设置在小河1两侧的多幢房子,其中,所述建筑群中包含兼有教育功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该兼有教育功能的建筑具有实体建筑体,实体建筑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受力演示区、设置在受力演示区上的检测装置、及与检测装置电性连接以显示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数据的显示装置,受力演示区为暴露实体建设体内的承重结构(如梁、柱和墙等),和/或非承重结构(如梁、柱、墙和楼梯等),和/或在实体建设体上设置的裂缝和/或受挤压掉落的材料,该裂缝、掉落的材料可恢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46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伪转印标
- 下一篇:一种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教学实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