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热介质分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5696.9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3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鹏;马丹;喻一桂;朱家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热 介质 分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冷却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热介质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向轻量化方向的发展,使得汽车内用于安装汽车配件的空间越来越小,发动机、变速箱和电池组等都是发热体,需要相应的冷却装置。众多发热体对应的冷却装置独立存在,则不利于汽车的轻量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安装在狭窄空间内、同时连接多个冷却单元的冷热介质分流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冷热介质分流装置,包括分流器本体和介质管路,分流器本体设置有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介质管路包括总管路和支管路,总管路分为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进水总管连接第一分流器,出水总管连接第二分流器;支管路分为进水支管和出水支管,进水支管和出水支管数量相同,进水支管连接第一分流器,出水支管连接第二分流器。冷却介质可以为液体和气体,如水、油、冷却液等。
进水支管包括第一进水支管、第二进水支管、第三进水支管和第四进水支管;出水支管包括第一出水支管、第二出水支管、第三出水支管和第四出水支管;第一进水支管与第一冷却单元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出水支管与第一冷却单元的出水口连接;第二进水支管与第二冷却单元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出水支管 与第二冷却单元的出水口连接;第三进水支管与第三冷却单元的进水口连接,第三出水支管与第三冷却单元的出水口连接;第四进水支管与第四冷却单元的进水口连接,第四出水支管与第四冷却单元的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由在分流器本体内部固定隔板分隔而成;或者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为单独的管状结构,分流器本体由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固定连接而成,此时,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分别为多边形管或者异型管两端管口密封而成。
进一步地,分流器本体可以由更多的分流器固定连接而成,分流器的个数根据冷却单元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各个分流器之间连通,并且各个分流器连接有进水支管和出水支管连通相应的冷却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此冷热介质分流装置,将多条管路同时汇合于一个分流器内,冷热介质之间不串流,实现了多个发热体的集中冷却,缩小了汽车的整个冷却系统所需要的空间体积,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发展。此冷却介质分流装置适用于其他需要换热、冷却的技术领域。此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冷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为多边形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分流器本体;11—第一分流器;12—第二分流器;2—介质管路;21 —进水总管;22—出水总管;23—进水支管;23a—第一进水支管;23b—第二进水支管;23c—第三进水支管;23d—第四进水支管;24—出水支管;24a—第一出水支管;24b—第二出水支管;24c—第三出水支管;24d—第四出水支管;31—第一冷却单元;32—第二冷却单元;33—第三冷却单元;34—第四冷却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热介质分流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分流器本体1和介质管路2,分流器本体1内部固定隔板,将分流器本体1分隔为第一分流器11和第二分流器12;或者第一分流器11和第二分流器12为单独的管状结构,分流器本体1由第一分流器11和第二分流器12固定连接而成,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第一分流器11和第二分流器12分别为多边形管或者异型管两端管口密封而成。介质管路2包括总管路和支管路,总管路分为进水总管21和出水总管22,进水总管21连接第一分流器11,出水总管22连接第二分流器12;支管路分为进水支管23和出水支管24,进水支管23和出水支管24数量相同,进水支管23连接第一分流器11,出水支管24连接第二分流器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56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高离地间隙的拖拉机
- 下一篇:带辅助动力组件的工程机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