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头部碰撞区域网格点标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7002.5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0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燕;林高泽;吕晓江;朱麟凯;孙立志;周大永;刘卫国;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7/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头部 碰撞 区域 网格 标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格点标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头部碰撞区域网格点标记装置。
背景技术
Euro-NCAP(欧盟新车评价规程)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欧洲新车测试机制,在2013年Euro-NCAP采用了100mm网格点对行人保护头部碰撞区域划分的方法,网格点为测试选择点,更加能客观地评价新车的行人保护性能。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行人保护实车划线试验时,网格点的划分采用直尺测量的方法进行,即从车辆纵向中心线上标记的每一个点开始直到侧面参照线,分别向车辆两侧以100 mm的间隔标记点,直到整个试验区都布满网格点。试验车大约有160个网格点,现有技术用直尺一个一个的测量标记的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由于实验区域表面多为曲面,标记时定位难度大而且精确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汽车头部碰撞区域划分网格点标记方法效率低、定位难度大、精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格点标记效率高、定位容易、精度高的汽车头部碰撞区域网格点标记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头部碰撞区域网格点标记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立柱、滑动连接在立柱上的定位夹、连接在定位夹上的水平悬臂、连接在水平悬臂上的水平仪、固定连接在水平悬臂的悬臂端下表面上的网格投影灯。滑动连接在立柱上的定位夹使水平悬臂上的网格投影灯的高度可调,便于网格投影灯的调焦,获得清晰的网格状光,可以适应不同车型的网格点定位测绘;连接在水平悬臂上的水平仪、用于检测本实用新型是否水平;网格投影灯投射出的网格状光可以方便的在汽车曲面形的顶上投影,定位容易、不易受用直尺描点的人工操作影响,能够一次投影确定所有网格点位置,效率高且获得的网格点位置精确。
作为优选,底座上端面上设有长条形的导槽,导槽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悬臂平行,立柱的下端滑动配合在导槽中。底座上端面上设置的导槽可以实现立柱及其上面的结构的前后移动,适应不同尺寸的车型。
作为优选,底座下端面上设有带锁止机构的脚轮。底座上设置有带锁止机构的脚轮,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汽车头部碰撞区域划分网格点标记效率高、定位容易、精度高,且能适用不同尺寸的车型的网格点测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网格投影灯投射的网格状光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导槽,2.立柱,3.定位夹,31.固定槽,4.水平悬臂,5.水平仪,6.网格投影灯,61.网格状光,7.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头部碰撞区域网格点标记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立柱2、滑动连接在立柱2上的定位夹3、连接在定位夹3上的水平悬臂4、连接在水平悬臂4上的水平仪5、固定连接在水平悬臂4的悬臂端下表面上的网格投影灯6;,立柱2为杆状结构,且竖立在底座1上,定位夹3上设有固定槽31,水平悬臂4连接在定位夹3的固定槽31中,底座1上端面上设有长条形的导槽11,导槽11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悬臂4平行,立柱2的下端滑动配合在导槽11中;底座1下端面上设有带锁止机构的脚轮7。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本实用新型移动到汽车要描绘网格点区域,通过调节立柱2在导槽11中的位置及定位夹3在立柱2上的位置,来调整网格投影灯6的高度和水平位置,使得网格投影灯6投射的网格状光61覆盖整个要描绘网格点的区域且投射的网格状光61清晰度及各网格点的间隔符合要求。这样,要描绘的网格点就已全部定位完成,之后即可进行网格点的描绘和测试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70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