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沉头孔深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8213.0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9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李强;吉伟伟;高艳杰;杨超;甘志超;郭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中航高科智能测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8 | 分类号: | G01B2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002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式沉头孔 深度 测量 装置 | ||
1.一种手持式沉头孔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测量装置包括:支脚(3),套筒(4),测量柱(5),大压盖Ⅰ(6),小压盖(7),导向柱(8),测量套(9),位移传感器(10),测量模块外壳(11),测量装置上盖(14),显示模块(15),大压盖Ⅱ(20),采集板(21),测量柱(5)装在测量套(9)的一端,测量套(9)上开有通孔,导向柱(8)插入测量套(9)的通孔内,导向柱(8)的伸出部分伸进测量柱(5)外壁的长圆孔槽内,套筒(4)套接在测量柱(5)上,套筒(4)通过小压盖(7)螺纹装在测量套(9)的端面,测量模块外壳(11)为有两个孔的空腔结构,位移传感器(10)置于测量模块外壳(11)的两个空腔中,测量套(9)装在测量模块外壳(11)其中一个空腔内,测量柱(5)置于测量套(9)内的顶端开孔与位移传感器(10)的伸缩杆直径一致,测量柱(5)置于测量套(9)外部部分的顶端形状与被测沉头孔相对应,位移传感器(10)的伸缩杆插入测量柱(5)顶端孔内,大压盖Ⅰ(6)靠螺纹将小压盖(7)连接到测量模块外壳(11)一端的一个空腔内,大压盖Ⅱ(20)靠螺纹连接到测量模块外壳(11)相同端另一个空腔内,测量模块后盖(13)固定在测量模块外壳(11)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测量模块,整个测量模块置于测量装置外壳中并固定,套筒(4)与测量柱(5)的一端伸出外壳并与支脚(3)固定,支脚(3)的端面与外壳的端面接触;采集板(21)置于测量装置外壳内,显示模块(15)固定在测量装置上盖(14)上,位移传感器(10)的信号屏蔽线与采集板(21)连接,采集板21)与显示模块15)之间通过排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沉头孔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测量装置外壳是由左、右两个半壳组成,测量模块安装在测量装置左半壳上,连接块(23)置于测量模块上,螺钉(12)从连接块(23)孔内拧入测量装置左半壳(1)的螺纹孔内,采集板(21)卡在测量装置左半壳(1)的卡槽内,盖上测量装置右半壳(22),用螺钉将测量装置右半壳(22)与连接块(2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沉头孔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是,测量装置外壳分为机身和把手两部分,测量模块、采集板(21)、显示模块(15)均安装在机身部分,电池(17)与把手端盖(18固定再装入测量装置把手内,将显示模块(15与电源开关(16固定在测量装置上盖(14)上,将测量装置上盖(14)和测量装置下盖(2)分别固定在测量装置左半壳(1)和测量装置右半壳(2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中航高科智能测控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中航高科智能测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82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发光水准尺
- 下一篇:船舶肋骨测量用关节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