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组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8255.4 | 申请日: | 2014-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1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明;吴元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芯之铠热管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7;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蓄电池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技术不断进步,并已应用在短途低速、城市公交及旅游区交通等特定场合,而蓄电池组作为电动汽车动力源,其使用性能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所以电动汽车距离质量稳定、符合标准的大批量生产,依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组所使用的电池可以是铅酸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由于蓄电池组的电压和容量较高,单体电池需要多只串并联使用方能达到使用要求,蓄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蓄电池组的温度上升,会影响蓄电池组的使用性能温度过高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从而严重影响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工质为外供冷却水,与单体电池接触均匀,散热冷却平均,散热效率高,密封性好,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且便于实施的蓄电池组冷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电池组冷却装置,包括外壳体、主管道、扁管道和由多个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的单体电池行式排列组成的蓄电池组,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有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的容纳空腔,所述蓄电池组放置在所述容纳空腔内,所述外壳体上端面的右端设有两个与所述蓄电池组电连接的电极,在所述外壳体左端面上高于所述蓄电池组的的位置开有两个平行的主管道开口,所述主管道的密封端贯穿所述主 管道开口并顶接在所述外壳体右端面的内侧,向左突出所述外壳体左端面的所述主管道的一端设有与外界管路连通的管接头,所述主管道的外表面上开有轴向等间距的连接开口孔,盘旋黏贴在所述单体电池之间的所述扁管道呈现与所述连接开口孔等间距的行式分布,且所述扁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主管道上对应的所述连接开口孔连接。
进一步,所述扁管道的盘旋形状为蛇形、S形或是M形的一种,此处优选为M形。
进一步,所述扁管道的外表面上包裹有一层环氧树脂胶层。
进一步,所述扁管道与所述连接开口孔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螺纹连接或是粘接的一种,此处优选为焊接。
进一步,所述主管道由导热金属通过机加工开孔成型。
进一步,所述单体电池通过混联的方式组成所述蓄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管道通过其管接头实现与以外供冷却水为冷却工质的外界管路的连通,主管道上的连接开口孔与扁管道的两端对应连接,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紧凑的导通回路,扁管道通过其外表面包裹的高导热系数的环氧树脂胶盘旋黏贴在单体电池之间,能够与单体电池接触均匀,在单体电池组成的蓄电池组进行充电或放电过程发热时,主管道和扁管道内外供冷却水开始循环,蓄电池组的热量会均匀地传递给扁管道,进而传递给在扁管道内循环的外供冷却水,外供冷却水自主管道流出,在外界管路进行冷却,通过外供冷却水的循环将热量不断地带出蓄电池组,散热冷却平均,散热效率高,实现了蓄电池组降温的目的;外壳体的设置有助于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更好,有效地保护内部的各个部件正常的运行;焊接在连接开口孔上的扁管道更加的稳固结实,保障扁管道不会从主管道上轻易地脱落;由导热金属通过机加工开孔成型的主管 道兼具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导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扁管道与主管道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
1、外壳体; 2、主管道; 3、扁管道;
4、蓄电池组; 11、容纳空腔; 12、电极;
13、主管道开口; 21、管接头; 22、连接开口孔;
41、单体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芯之铠热管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芯之铠热管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82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