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盗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0277.4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0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廖望;林琛;徐薛;刘源;薛文华;刘丽莉;温林强;秦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廖望;林琛;徐薛 |
主分类号: | A45C13/24 | 分类号: | A45C13/2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70228 海南省***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盗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盗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偷用一支圆珠笔便可将随身包的拉链划开,或者用小刀将随身包划开进行盗窃,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丢失财物,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现有的报警器种类繁多,但却没有一款针对随身包的报警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盗报警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随身包的报警器的问题,当有人实施盗窃行为时,可发出警报,避免了不必要的财物损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U形,所述壳体内部包括电源模块、感应模块、控制模块、第一开关以及报警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防盗报警装置供电。
所述感应模块嵌于壳体表面,用于感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当外界环境不变时,所述感应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关闭命令,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所述感应模块向所述控制模块发送打开命令。
当所述控制模块收到关闭命令,则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控制模块收到打开命令,则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开关处于接通状态。
所述第一开关用于控制报警模块的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则所述报警模块停止工作,当所述第一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则所述报警模块发出警报。
一种防盗报警装置,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无线连接模块和第二开关。
所述无线连接模块与手机无线连接模块相匹配。
所述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防盗报警装置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无线连接模块为蓝牙模块,或者wifi模块。
一种防盗报警装置,还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功能拓展接口。
优选地,所述感应模块为光照传感器,或者为红外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
优选地,所述感应模块位于所述壳体的U型开口内侧。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盗报警装置,通过感应模块感应随身包是否被打开,并将信息传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第一开关从而控制所述防盗报警装置的开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随身包的报警装置的问题,当有人扒窃时,及时提醒用户,避免了不必要的财物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
其中,1为壳体,2为电源模块,3为感应模块,4为控制模块,5为第一开关,6为报警模块,7为无线连接模块,8为第二开关,9为功能拓展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0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呈U形,所述壳体1内部包括电源模块2、感应模块3、控制模块4、第一开关5以及报警模块6。
壳体1呈U形,方便夹持,放在随声包中更加稳固。壳体1内部的各个模块之间物理连通。
102、所述电源模块2用于为所述防盗报警装置供电。
电源模块2为壳体1内部的各个模块提供电量,以使得各个模块可以正常工作。
103、所述感应模块3嵌于壳体1表面,用于感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当外界环境不变时,所述感应模块3向所述控制模块4发送关闭命令,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所述感应模块3向所述控制模块4发送打开命令。
感应模块3嵌于壳体1表面,优选地,所述感应模块3位于所述壳体1的U型开口内侧,以便及时灵敏的感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当外界环境不变时,所述感应模块3向所述控制模块4发送关闭命令,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所述感应模块3向所述控制模块4发送打开命令。
优选地,所述感应模块3为光照传感器,或者为红外传感器。
当所述感应模块3为光照传感器时,所述光照传感器通过感应光线的强度来判断随身包是否被打开。没有人打开包时,包内没有光线进入,外界环境不变时,光照传感器向控制模块4发送关闭命令。有人打开包时,外界环境改变,光照传感器向所述控制模块4发送打开命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廖望;林琛;徐薛,未经海南大学;廖望;林琛;徐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02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