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更换电缆的轻便式小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2573.8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4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吉朝辉;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42 | 分类号: | B65H75/42;B65H75/4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王淳景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更换 电缆 轻便式 小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更换电缆的轻便式小车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转炉炼钢工艺中脱硫是铁水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脱硫工艺中铁水的运输主要依靠倾翻车设备完成,受厂房环境的制约,脱硫区域现场环境复杂,车辆紧挨在一起,运行空间狭小。在脱硫扒渣、搅拌处理过程中由于铁水满溢,火花喷溅,倾翻车电缆处于高温状态,时常发生烧断,外皮烧损、电缆短路接地的情况,这时就必须对电缆进行更换。
目前倾翻车使用(3*35+2*6*2.5)mm2规格型号的扁状电缆,长度为40米左右,约重100kg,从库房领用电缆时,由于电缆过长,且柔韧性不强,需要5人使劲拉,才能将电缆错乱盘曲在货车上,运输到现场后,需要5-6人将电缆在地面上一字理顺,将电缆按电缆卷筒的方向摆放在地面上,还需要5人同时用力往前递送电缆,卷筒平台上还需要2人接电缆,拎起一端接入电缆卷筒,然后边转动卷筒圆盘边梳顺,该作业过程投入的人力、工时非常大,而且因为脱硫区域现场环境复杂,上方行车来回吊运铁水,地面上倾翻车还紧靠装运铁水的货车,作业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更换电缆的轻便式小车装置,它结构简单,轻便实用,可以在现场环境复杂、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更换电缆,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更换电缆的轻便式小车装置,该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和卷筒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车架、主轴和行走轮,所述主轴横向固定安装在车架上,一对所述行走轮转动安装在主轴的两端;所述卷筒机构安装在一对行走轮之间,所述卷筒机构包括卷盘侧板和副轴,一对所述卷盘侧板转动安装在副轴的两端,所述副轴的两端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在主轴上,所述支撑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90°。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副轴与主轴之间的高度差大于卷盘侧板的半径。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车架的前端安装有万向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车架的后端设有扶手。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卷盘侧板的外侧与行走轮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5~15m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装置通过行走机构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并以行走机构的主轴为支撑,在主轴上安装卷筒机构,领用电缆时,只需3人一次性将电缆按顺利卷曲在副轴上,再将该装置整体运输至现场,因为电缆已经理顺,所以地面上只需2人就可以轻松的将电缆由卷筒机构上递送到卷筒平台上,平台上安排2人接电缆就可将电缆卷曲到电缆卷筒上。本实用新型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1-车架、2-主轴、3-行走轮、4-卷盘侧板、5-副轴、6-支撑杆、7-万向轮、8-扶手、9-电缆卷筒、10-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更换电缆的轻便式小车装置,该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和卷筒机构;行走机构包括车架1、主轴2和行走轮3,主轴2横向固定安装在车架1上,一对行走轮3转动安装在主轴2的两端,具体的,行走轮通过轴承与主轴转动连接;卷筒机构安装在一对行走轮3之间,卷筒机构包括卷盘侧板4和副轴5,一对卷盘侧板4转动安装在副轴5的两端,副轴5的两端通过支撑杆6固定安装在主轴2上,支撑杆6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90°。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副轴5与主轴2之间的高度差大于卷盘侧板4的半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架1的前端安装有万向轮7。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架1的后端设有扶手8。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卷盘侧板4的外侧与行走轮3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5~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25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