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斜拉桥拱塔竖向转体变形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4489.X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5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肖明钊;韩德章;王向阳;黄祥国;程华强;范杰;高云;杜新德;张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中铁重工有限公司;武汉武桥交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武汉市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拉桥 竖向 转体 变形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尺寸、大重量、大拱脚角度的斜拉桥拱塔竖向转体变形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建筑的需求从简单的功能要求发展到功能和美感并重。拱塔斜拉桥极具功能性和美观性,在城市桥梁结构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结构造型及现场施工条件的限制, 拱塔的安装通常无法采用常规吊装方法进行施工,一般先将拱塔在桥面进行拼装, 然后竖向转体到设计工位。采用竖向竖转到位,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了高空安装、调整及焊接工作量,控制拱塔的施工安全和节约施工时间,也是拱塔最终安装精度的有效保证。
以往斜拉桥拱塔竖向转体时,通常依靠拱塔的侧向外刚度或竖转铰的侧向刚度来抵御拱塔自重在拱脚出产生的横向水平变形,保证拱塔竖转就位后拱脚上下断面对齐,完成拱塔焊接成形,当拱塔的尺寸、重量和拱脚角度越来越大时,需要采用不断增大竖转铰刚度的方式来减小拱脚横向水平变形,或者在拱塔就位后断面焊接前通过顶升装置调整拱脚处的变形。这种情况下,竖转铰的尺寸将非常巨大且转动性能受到影响,不经济也不现实;同时,拱塔竖转就位后长时间不能够焊接成形,处于机构形态也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桥拱塔竖向转体变形控制装置,该装置通过张拉装置不断调整变形控制装置在变形控制支座处产生的水平拉力,平衡拱塔竖向转体过程中拱塔重量在拱脚横向水平方向产生的推力,从而控制拱脚横向水平方向变形,保证竖转铰的转动性能以及拱塔安装就位后拱脚处上下断面对齐,便于拱塔焊接成形,达到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节省施工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斜拉桥拱塔竖向转体变形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平行设置在拱塔中部的两个端面的变形控制件,其中每一变形控制件包括变形控制索、变形控制索连接件、变形控制张拉装置、变形控制支座;变形控制支座的个数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拱塔两侧,变形控制支座的底部与拱塔的端面通过螺栓连接成整体;变形控制索的左端与变形控制索连接件相连,变形控制索连接件与左侧的变形控制支座铰接,变形控制索的右端与变形控制张拉装置相连,变形控制张拉装置与右侧的变形控制支座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合拱塔竖向转动体系的特点,在拱塔的中部设置一个变形控制装置,当拱塔竖向转体开始后,张拉装置通过不断调整变形控制装置在变形控制支座处产生的水平拉力,来控制拱脚横向水平方向变形,保证竖转铰的转动性能以及拱塔安装就位后拱脚处上下断面对齐,便于拱塔焊接成形,而且斜拉桥拱塔竖向转体变形控制装置不需要焊接工作,变形控制索、变形控制索连接件、变形控制张拉装置在施工完毕后容易移除。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采用竖向转体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斜拉桥拱塔竖向转体变形控制装置在拱塔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斜拉桥拱塔竖向转体变形控制装置的正视图(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斜拉桥拱塔竖向转体变形控制装置中变形控制索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斜拉桥拱塔竖向转体变形控制装置中变形控制张拉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斜拉桥拱塔竖向转体变形控制装置中变形控制支座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1为拱塔;2为箱梁;3为墩身主体结构;4为竖转铰;5为防滑移支座;6为拱塔拼装胎架;7为竖转架拼装胎架;8为竖转架;9为前拉索;10为后拉索;11为后拉索牵引装置;12为平衡索;13为平衡索牵引装置;14为变形控制索;15为变形控制索连接件;16为变形控制张拉装置;17为变形控制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中铁重工有限公司;武汉武桥交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武汉市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中铁重工有限公司;武汉武桥交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武汉市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44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