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立杆式衬砌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5372.3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6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吴红兵;王靖;廖立平;张长青;魏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玮;单大义 |
地址: | 2004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立杆式 衬砌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适用于大断面硐室及特大断面铁路、公路隧道的钢筋混凝土模筑施工的多立杆式衬砌台车。
[背景技术]
一般的工程指挥大厅为典型的超大断面硐室,最大开挖断面为300㎡,由于指挥大厅作为工程核心所在及其结构功能要求,对衬砌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衬砌施工缝、错台要求很高,由于其断面大,混凝土体积大,混凝土浇筑时侧压力大,对衬砌台架的整体强度、刚度要求很高,且衬砌台架移动和制作困难、台架稳定性难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要求高。
在硐室衬砌混凝土工程中,一般都设计有回填、固结等灌浆孔,为了使钻孔时不破坏混凝土内的结构钢筋,需要在混凝土内预埋灌浆导管,此种预埋灌浆管大多为铁管,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安装、固定,待混凝土浇筑后再进行钻孔、灌浆施工。这种施工方法不仅耗时耗力,增大工程成本,而且对混凝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工程质量,也加大了后期修补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在特大断面坑道式人防指挥所中使用多立杆式衬砌台车,成功解决上述的施工方式耗时耗力,成本较高等技术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多立杆式衬砌台车,所述的多立杆式衬砌台车的台车面板中部设有门架,门架上部设有平移装置及升降油缸,升降油缸顶部设有顶模支架,顶模支架支撑顶模,门架侧边设有边模,边模及门架之间通 过若干根边模丝杆及边模通梁支撑,边模丝杆上设有边模油缸,边模下部设有对地丝杠固定在混凝土上,台车长度为8米,台车轨距为15100mm,在台车下部的立柱中心距为2.64m,承载混凝土厚度1.35m。
所述的多立杆式衬砌台车中的模板采用钢模板,钢模板主要由顶模、左右边模、搭接模板、面板、弧形板、支撑角钢、立筋板、活动铰构成,活动铰将其分成几段,利用连接螺栓合成整体。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立杆式衬砌台车,即可将边墙和拱部分开浇筑,也可边墙、拱部同时浇筑,不仅可以节省工期,而且成本节约也十分可观,相比于同类工程使用的施工方法,减少了拼装次数及材料倒运,同时台车移动、定位速度快,便于人员操作;多立杆式台车在不考虑台车底部运输前提下,可将超大硐室衬砌台车设计为多立杆式,通过增加立杆,从而增加台车拱部钢模受力点,提高台车稳定性;多立杆式台车采用全液压立收模,电机驱动配合轨道行走,台车易准确定位,制动方便,移动安全风险小,结构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台车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台车的施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中:1.顶模 2.顶模支架 3.升降油缸 4.平移装置 5.门架 6.边模 7.边模丝杠 8.边模通梁 9.边模油缸 10.对地丝杠 11.上部千斤顶 12.行走装置 13.下部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是多立杆式衬砌台车,其台车面板中部设有门架,门架上部设有平移装置及升降油缸,升降油缸顶部设有顶模支架,顶模支架支撑顶模,门架侧边设有边模,边模及门架之间通过若干根边模丝杆及边模通梁支撑,边模丝杆上设有边模油缸,边模下部设有对地丝杠固定在混凝土上,台车长度为8米,台车轨距为15100mm,在台车下部的立柱中心距为2.64m,承载混凝土厚度1.35m。顶模与门架之间安装时通过上部千斤顶支撑安装,门架下部与地面之间设有行走装置及下部千斤顶。
本方法采用多立杆式衬砌台车,控制台架的整体刚度,以电动机驱动行走机构带动台车行走,利用液压油缸和螺旋千斤调整模板到位及收模的隧道混凝土成型,多立杆式衬砌台车根据隧洞断面大小、工期及混凝土供应情况,采用边墙与拱部一起浇筑或拱墙分开浇筑的施工方法,多立杆式台车底部采用电机驱动,配合轨道行走,台车易准确定位,制动方便,移动安全风险小,满足大型机械设备和无砟轨道运输的要求,多立杆式衬砌台车一次衬砌长度达到8m,减少衬砌单位接缝,提高混凝土质量,以便于后期硐室装修工程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53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