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管带式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9388.1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7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熊永家;金岳;王岩喜;徐欢;许磊;杨侠;余园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刘颖 |
地址: | 317200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管带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强度管带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部件,发动机水套中的高温冷却液流经散热器,热量通过散热器的冷却扁管传导至外侧的散热带或散热片,在风扇的转动下对流换热至大气,使发动机能够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工作,不至于过热。传统散热器大多以管带式散热器为主,传统管带散热器都带有侧板,由于侧板不和散热器热侧介质接触,其冷热变形和冷却管不一致,会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在经受反复冷热冲击时,容易导致靠近侧板处的冷却管受到热疲劳冲击发生失效泄漏。随着国际及国内更严苛的汽车排放标准的实施以及客户对散热器长寿命、低成本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传统的散热器已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强度管带式散热器,由加强型冷却扁管替代侧板,以解决传统散热器侧板同靠近侧板的冷却扁管冷热变形不一致导致的热疲劳失效泄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强度管带式散热器,包括芯子和连接在芯子两端的进液室体和出液室体,所述芯子包括上主板、下主板、冷却扁管和散热带,所述芯子还包括设置在芯子宽度方向两侧的加宽加厚的加强型冷却扁管,所述芯子由加强型冷却扁管替代传统芯子两侧处侧板,所述加强型冷却扁管与冷却扁管穿过上主板、下主板与进液室体和出液室体连通。
上述散热器芯子为无侧板芯子。
上述加强型冷却扁管和冷却扁管的截面呈扁圆形。
上述加强型冷却扁管内设有加强筋形成多口管。
上述加强型冷却扁管内设有紊流片,紊流片与加强型冷却扁管钎焊成一体。
上述加强型冷却扁管为均匀壁厚的单口管,其厚度是冷却扁管壁厚的1.25—3倍。
上述加强型冷却扁管的两端容易热疲劳失效的位置加宽加厚形成加强部,该加强部的壁厚冷却扁管壁厚的1.25—3倍。
上述加强型冷却扁管为非均匀壁厚单口管,其圆角处局部加厚,该处厚度是直边段厚度的1.25—3倍。
上述加强型冷却扁管在芯子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一排以上。
上述散热器是水散热器或中冷器或管带油冷器或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加强型冷却扁管及普通冷却扁管,不采用单一形式或规格,加强型冷却扁管对两侧容易出现热疲劳失效的薄弱位置进行了加强,能显著提高耐热冲击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并且该加强冷却扁管还起到芯子侧板的作用,省去了芯子两边的侧板,可以消除由侧板和管子热变形不一致导致的热冲击疲劳失效。
2、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扁管采用局部加强设计,即在两侧的冷却扁管替换成加强型冷却扁管,不需要采用所有冷却扁管加厚的高成本设计,提高散热器可靠性,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型散热器芯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无侧板芯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芯子结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的I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的II局部放大图;
图7为内部设有加强筋的冷却扁管7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内部设有紊流片的冷却扁管7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液室体;2、出液室体;3、芯子;4、进液口;5、出液口;61、上主板;62、下主板;7、加强型冷却扁管;8、散热带;9、冷却扁管;10、紊流片;11、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2-8所示:该高强度管带式散热器包括芯子3和连接在芯子3两端的进液室体1和出液室体2,进液体室1上设有进液口4,出液室体2上设有出液口5,芯子3包括上主板61、下主板62、冷却扁管9和散热带8,芯子3还包括布置于芯子3宽度方向两侧的加厚的加强型冷却扁管7,加强型冷却扁管7与冷却扁管9穿过上主板61、下主板62与进液室体1和出液室体2连通。加强型冷却扁管7替代传统型散热器侧板11位置及功能。所述芯子3为无侧板芯子,原侧板位置由加强型冷却扁管7替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93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车多功能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SCR催化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