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轴头的拆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0502.8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08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明;李忠明;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雪;邝圆晖 |
地址: | 61706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拆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拆卸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轴头的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矿山自卸车是在非公路的野外场地,如大型露天矿、水利工程中,用于运输煤矿、沙石等等的自卸车。在土木工程中,经常与挖掘机、装载机、带式输送机等工程机械联合作业,构成装、运、卸生产线,进行土方、砂石、散料的装卸运输工作。
通常情况下,矿山自卸车前轮悬架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与车轮1连接的前轮轴头3(重达300kg)以及与前轮轴头3连接的前悬挂缸4,前轮轴头3形成有锥形孔,该锥形孔用于容纳前悬挂缸4的锥形连接部,从而实现前轮轴头3与前悬挂缸4的连接。当矿山自卸车前轮轴头3或前悬挂缸4发生故障,需要进行维修作业时,必须将前轮轴头3和前悬挂缸4分离,从车体上拆卸下来,才能对其进行相应故障处理。由于只能采用较为原始的人工方法拆卸,即首先用焊枪将前轮轴头3与前悬挂缸4的连接部位预先加热1~3小时,然后使用大锤人工猛烈向下击打前轮轴头3约1.5小时左右,待前轮轴头3与前悬挂缸4的连接部位脱落后,再用葫芦吊通过多次倒换链条及绳索的固定方法将前轮轴头3拆卸下来。拆卸下之后,再将前轮轴头3搬运到指定地点进行修复,整个拆卸过程约需4~8小时。整个拆卸过程难度非常大,拆卸方法不但笨拙,还给维修作业人员带来非常大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外,采用上述方法拆卸还存在如下弊端:前轮轴头3与前悬挂缸4的连接部位经加热后,容易改变前轮轴头3与前悬挂缸4的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使其机械性能进一步下降;高温会造成悬挂缸密封组件的损坏,造成维修费用的增加;大力击打极易造成前轮轴头3与前悬挂缸4前端变形,局部受损,以及改变连接部位尺寸,给后续的连接安装工作增加较大的难度;整个拆卸过程耗时较多,需多人配合作业,占用人力和时间成本较大,使得工作效率非常低下。
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车辆轴头的拆卸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轴头的拆卸装置,该车辆轴头的拆卸装置能够便于维修人员安全、轻便、快捷地实现车辆轴头的拆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轴头的拆卸装置,该拆卸装置包括框架和适于从车辆的轴头的下方顶升车辆的悬挂缸的顶升机构,所述框架包括用于抵靠于所述轴头的顶部的抵靠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顶升机构的底板。
优选地,所述抵靠件形成有允许所述悬挂缸的锥形连接部穿过的凹槽,所述抵靠件抵靠于所述轴头的位于悬挂缸两侧的部分上。
优选地,所述凹槽形成为U形。
优选地,所述顶升机构为千斤顶。
优选地,所述抵靠件和所述底板平行设置,所述框架还包括分别连接所述抵靠件和所述底板的两个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抵靠件和/或所述底板。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有用于卡接所述抵靠件和所述底板的第一水平卡接槽和第二水平卡接槽。
优选地,所述两个连接件的底部形成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的多对第二水平卡接槽。
优选地,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升机构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垫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轴头的拆卸装置能够将框架的抵靠件抵靠于所述轴头的顶部,然后将顶升机构支撑于框架的底板,继而使用顶升机构从车辆的轴头的下方穿过轴头的锥形孔顶升车辆的悬挂缸,顶升机构向上的顶升力直接传递到悬挂缸,顶升机构向下的反作用力通过框架传递到轴头,最终使得轴头与悬挂缸分离,完成拆卸工作。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轴头的拆卸装置由于避免使用原始的人工方法拆卸轴头与悬挂缸,从而便于维修人员安全、轻便、快捷地实现车辆轴头的拆卸,同时还避免原始的人工方法拆卸方式对轴头和悬挂缸的机械性能的不利影响以及悬挂缸的密封组件的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车辆的悬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辆轴头的拆卸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轮 2、顶升机构
3、轴头 4、悬挂缸
5、抵靠件 6、底板
7、连接件 8、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05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