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避震自行车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1866.8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5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驰达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00 | 分类号: | B62K1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谢宇强 |
地址: | 3017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震自行车车架。
背景技术
自行车车架是自行车的主体框架,结构上一般包括横梁、斜梁、座管、立叉和平叉,其中横梁和斜梁前端汇聚于前叉管,前叉管用于安装自行车前叉,斜梁、座管和平叉汇聚于中轴套,中轴套用于安装自行车中轴,立叉架设在座管与平叉之间。随着生产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对骑行舒适度要求的提升,人们对自行车的避震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上述避震性能的要求,人们开发了减震前叉以及加装在车身上的减震装置,用于在骑行时隔离、抵消来自车轮与路面之间的震动。现有技术中,加装在车身上的减震装置通常为一个或多个弹簧,弹簧位于车架主体与后轮的悬挂装置(如平叉和立叉)之间,骑行时产生的震动在弹簧处得到隔离和消耗,直接提升了骑行的舒适度。上述结构的避震车架存在如下缺陷:仅采用弹簧作为避震元件的避震方式,其避震效果较为生硬,在遇到连续路面的坑洼颠簸时,由于无法产生足够的缓冲形变而导致对地面起伏的跟踪效果较差,骑行舒适度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震动的缓冲效果好、骑行舒适度高的避震自行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避震自行车车架包括前叉管、横梁、斜梁、座管、中轴套、立叉和平叉,中轴套焊接固接在座管的底端,横梁和斜梁两者的外端汇聚并与前叉管焊接固接、内端分别焊接固接在座管的中上部和中轴套上;在中轴套的两端均焊接固接有带有轴孔的连接板,在轴孔之间架设有转轴,立叉和平叉两者的外端汇聚并焊接固接有后叉片,平叉的内端固接在转轴的外壁上;在斜梁上焊接固接有带有连接孔的第一耳板,在座管上焊接固接有带有轴孔的第二耳板,在第二耳板的轴孔内设有铰接轴,还包括分位于座管两侧的两个扇形的倾转板,两者的顶部分别与铰接轴的两端固接、两者对应的两个外角之间均架设有连接杆,在两个连接杆上均套设有套筒,位于后方的套筒与立叉的顶端焊接固接、位于前方的套筒与第一耳板的连接孔之间安装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避震自行车车架,与现有结构的避震自行车车架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由第一耳板、弹簧、第二耳板、倾转板构成的避震机构,并设置立叉的顶端与倾转板铰接连接、平叉的内端与两个连接板铰接连接,实现了将后车轮较大的震动幅度转化为较小的弹簧形变量的技术效果,使后车轮的悬挂装置(立叉和平叉)能够更好地控制车轮跟踪地面的坑洼起伏,避震效果好、有效地避免了颠簸,骑行舒适度提升。
优选地:在横梁的底部和立叉的顶部均焊接固接有用于固定刹车线的线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叉管;2、斜梁;3、横梁;4、线扣;5、第一耳板;6、弹簧;7、中轴套;8、连接板;9、转轴;10、第二耳板;11、倾转板;12、平叉;13、立叉;14、后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前叉管1、横梁3、斜梁2、座管、中轴套7、立叉13和平叉12,中轴套7焊接固接在座管的底端,横梁3和斜梁2两者的外端汇聚并与前叉管1焊接固接、内端分别焊接固接在座管的中上部和中轴套7上。
在中轴套7的两端均焊接固接有带有轴孔的连接板8,在轴孔之间架设有转轴9。立叉13和平叉12两者的外端汇聚并焊接固接有后叉片14,平叉12的内端固接在转轴9的外壁上。后叉片14用于安装后车轮,由立叉13、平叉12和后叉片14构成的后车轮悬挂装置能够以转轴9为中心自由转动。
在斜梁2上焊接固接有带有连接孔的第一耳板5,在座管上焊接固接有带有轴孔的第二耳板10,在第二耳板10的轴孔内设有铰接轴。还包括分位于座管两侧的两个扇形的倾转板11,两者的顶部分别与铰接轴的两端固接、两者对应的两个外角之间均架设有连接杆,在两个连接杆上均套设有套筒。两个倾转板11能够作以第二耳板10上的铰接轴为中心的自由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驰达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安驰达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18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动车拆卸式通风把手
- 下一篇:双梁滑件联动折叠上下踩踏式便携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