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给排水槽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1873.8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0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濮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景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1/10 | 分类号: | E03B11/10;E03B7/07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沈履君 |
地址: | 2009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宇 设备 自控 系统 水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特别是一种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给排水槽。
背景技术
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冷热源系统、空调通风系统、风机盘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系统的一个集成统称。系统主要通过运行状态监控与故障监测,对建筑物内各类设备进行高效率的管理与控制,在提供最佳舒适环境、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同时,大大降低能量消耗,因此广泛应用于办公、宾馆、医院、商场等建筑中。在给排水系统中,目前还没有对流经管道内的水进行限流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管道内水流进行限制的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给排水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给排水槽,包括:水槽本体,在所述水槽本体的底部设有开口及出水管;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卡接在所述开口处;限流阀,所述限流阀设置在所述出水管内;其中所述限流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通过连接杆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尾端;其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通过连接杆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尾端;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套管的另外一端为开口设置;限流杆,所述限流杆的一端插入所述套管的开口处、伸入所述套管内腔;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限流杆之间、位于所述套管内腔;限流块,所述限流块与所述限流杆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上;限流板,多块所述限流板分别与所述壳体内壁及所述套管的外壁连接。
在所述限流杆的尾端还设有搭肩。
所述限流块的侧面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给排水槽的下方设有的过滤单元,垃圾就会直接的掉落进过滤单元内,当需要清洗水槽时,只需要将过滤单元从开口处取出即可。另外在出水管内设有限流阀,对经流的水流进行限量。限流阀的限流块在初始状态下与固定块贴合,当有水流进行壳体内时,水流会冲击限流块,使限流块向后移动,在限流块与固定块之间打开缝隙,形成水流通道,同时在限流块表面锥形面的引导下,水流沿着水流通道进入阀体内。限流杆是通过弹簧与安装座上的底座连接,在弹簧的作用下,限流块在套管中向后移动的距离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水流的最大的流量是有限制的,当限流块向后移动到极限的位置时,通过的水流的流量也将达到峰值。同时,限流杆的尾端的搭肩能防止限流杆脱落。另外,在套管的外侧及壳体的内壁上还交错设置限流板,限流板之间间隔设置,形成完全的曲道,一方面可使经过的水流的速度降低、流速减缓,以减少因水流过快对水管的冲击,另外一方面,在瞬间水流很大的情况,曲道可通过其较长的水道能储存一定量的水,起到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给排水槽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给排水槽限流阀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给排水槽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2-底座 3-连接杆
4-套管 5-限流杆 6-弹簧
7-限流块 8-固定块 9-限流板
10-搭肩 11-水槽本体 12-过滤单元
13-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给排水槽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给排水槽,包括水槽本体11,在水槽本体11的底部设有开口(图中未示出)及出水管13,过滤单元12卡接在开口(图中未示出)处,用于过滤水中垃圾。
限流阀(图中未示出)设置在出水管13内;其中限流阀(图中未示出)包括:中空结构的壳体1,底座2通过连接杆3连接在壳体1的尾端,在底座2上连接有套管4。限流杆5的一端插入套管4的开口处、伸入套管4内腔,在底座2与限流杆5之间设有弹簧6,通过限流杆5的尾端的搭肩10防止限流杆5脱落。在限流杆5的另一端连接有限流块7。限流块7在初始状态下与固定块8贴合,当有水流进行壳体1内时,水流会冲击限流块7,使限流块7向后移动,在限流块7与固定块8之间打开缝隙,形成水流通道,同时在限流块7表面锥形面的引导下,水流沿着水流通道进入阀体内。限流杆5是通过弹簧6与安装座上的底座2连接,在弹簧6的作用下,限流块7在套管4中向后移动的距离是有极限的,也就是说水流的最大的流量是有限制的,当限流块7向后移动到极限的位置时,通过的水流的流量也将达到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景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景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18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提供体重健康水平状态提示的智能座便器
- 下一篇:雨水收集利用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