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色荧光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2560.4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9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吕华;施建春;李运涛;周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融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刘锋;蔡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色 荧光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多色荧光检测。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芯片电泳是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中的一种,它可以实现复杂样本中的小分子、离子,乃至各种大分子的分离分析,是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的发展。荧光检测是芯片电泳的一种主要检测技术,可以利用待检测分子自身的荧光特性,或者是给待测分子连接上荧光染料实现荧光检测。目前的荧光检测仪器主要是单色荧光检测或者是通过多级滤光片组合实现不同波段荧光信号的分离,并且为每个波段配备一个光电倍增管检测器。采用多级滤光片组合所需的滤光片的选择要根据荧光染料确定,一旦更换荧光染料就要重新更换滤光片,这给操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仅如此,受到滤光片光学性能的限制,一些波长相近的荧光无法实现分离,而且在使用的标记荧光染料种类较多时,使用滤光片组合很难实现各个波长的荧光的全部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色荧光检测装置,通过色散元件将多色荧光色散为空间上分离的波长不同的单色荧光,并通过光学检测器同时检测分析各单色荧光。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色荧光检测装置,包括沿着光路设置的:
激发光源,用于产生激发光;
二向色镜,用于将所述激发光反射到成像物镜;
成像物镜,将所述反射后的激发光聚焦到待测样品,并接收所述待测样品受激发产生的多色荧光;
长通滤光镜,用于除去经所述二向色镜透射的所述多色荧光中的激发光;
色散元件,用于将去除激发光后的多色荧光色散为多个空间上分离的单色荧光;
场镜,用于将波长不同的单色荧光成像到光学检测器上;
光学检测器,用于同时接收所述波长不同的单色荧光并产生光谱信号。
优选地,所述色散元件为至少一个棱镜。
优选地,所述色散元件为至少一个光栅。
优选地,所述色散元件为至少一个棱镜和至少一个光栅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光学检测器为线阵式CCD或面阵式CCD。
优选地,所述光学检测器为电子倍增CCD。
优选地,所述光学检测器为光电倍增管。
优选地,所述光学检测器为雪崩光电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多色荧光检测装置还包括:
准直器,用于将经所述长通滤光片去除激发光后的多色荧光色准直后再入射到所述色散元件。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色荧光检测装置通过色散元件将多色荧光色散为空间上分离的波长不同的单色荧光,可以实现多种荧光染料的同时检测。在荧光染料更改的情况下,无需像滤光镜组分光那样更换滤光镜,只要采集CCD上不同位置的信号强度就可以获取相应染料的信息,简化了检测装置结构,方便操作,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多色荧光检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图1为多色荧光检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多色荧光检测装置包括激发光源1、二向色镜2、成像物镜3、长通滤光镜4、准直器5、色散元件6、场镜7以及光学检测器8。
激发光源1用于产生激发光,所述激发光用于激发待测样品中的荧光染料产生荧光。激发光源1可采用以下形式:汞灯、氙灯、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
二向色镜2与激发光源1所产生激发光的光路呈45度角,二向色镜2将所述激发光反射到成像物镜3,所述经过反射的激发光经被成像物镜3聚焦到微流控芯片9的检测窗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融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融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25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