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护坡组合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4279.4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0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超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15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护坡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建筑工程用护坡组合块。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的变迁,人们对于水土保持越来越重视,尤其每当有台风过境之后,常常会有山坡地发生土石流的消息,故如何对山坡地做好水土保持就显得更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护坡组合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护坡组合块,其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顶面及相对应的一底面,且环设有邻接于所述顶面及所述底面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在所述顶面上设有一储水槽,又在所述顶面靠近第三侧面处向上延伸出一第一结合部,及在所述底面靠近第一侧面处向下延伸出与所述第一结合部对应的一第二结合部。
所述储水槽内设置有一吊环。
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一横向的凹槽。
所述第一结合部顶缘分别设有一贯穿所述底面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结合部底缘分别设有一贯穿所述顶面的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其摆放方式,用以避免山坡地直接被雨水冲刷而导致土壤流失引发土石流的危机。其有课提供一储水槽以供雨水流入,除阻挡雨水直接侵蚀土壤外,又能利用储水槽内所储存的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堆叠方式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堆叠方式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堆叠方式示意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护坡组合块,其具有一本体1,所述本体1具有一顶面11及相对应的一底面12,且环设有邻接于所述顶面11及所述底面12的第一侧面13、第二侧面14、第三侧面15及第四侧面16,所述第一侧面13上设有一横向的凹槽131,在所述顶面11上设有一储水槽111,所述储水槽111内设有一吊环17,在所述顶面11靠近第三侧面15处向上延伸出一第一结合部18,及在所述底面12靠近第一侧面13处向下延伸出与所述第一结合部18对应的一第二结合部19,所述第一结合部18顶缘分别设有一贯穿至所述底面12的第一通孔181及第二通孔182;所述第二结合部19底缘分别设有一贯穿至所述顶面11的第三通孔191及第四通孔192。
组合时,如图2所示,在坡度较为平缓的山坡A,将多个本体1规则的置于山坡A上,首先堆栈第一层B的本体1,以并排方式摆放,使其本体1的第二侧面14贴合另一个本体1的第四侧面16,并使第一层B的每一本体1的第一侧面13对齐,待第一层B的本体1摆放完毕后,以一固定组件D如:钢绳、结合板等环设套合于同一层的不同本体1的第一结合部18,且在所述第一通孔181、第二通孔182、第三通孔191及第四通孔192内打入结合件F如:木桩、钢筋等,以将本体1紧固于山坡A上,最后在所述凹槽131内安装感应组件G,其具有侦测山坡A移动并驱使本体1触发感应组件G发出信号的功能,再继续向上堆栈出第二层C,如图3所示,利用摆放于第二层C的本体1的第二结合部19嵌合于第一层B的本体1的第一结合部18,使第二层C的本体1的第二结合部19底缘贴合于第一层B的本体1的顶面11,依需求以同样方式叠合每一层,即完成多个本体1的叠合,每摆放一层本体1后即以固定组件D如:钢绳、结合板等环设套合于同一层的不同本体1的第一结合部18,再打入结合件F,及安装感应组件G。
在坡度较为陡峭的山坡A,如图4所示,第一层B摆放方式与上述坡度较为平缓的山坡A相同,第二层C的本体1的第二结合部19搭接于第一层B的本体1的第一结合部18,使其第一结合部18的顶缘与第二接合部19的底缘贴合,同上述每摆放一层本体1后即以固定组件D如:钢绳、结合板等环设套合于同一层的不同本体1的第一结合部18,再打入结合件F,及安装感应组件G。
使用时,如图5所示,当下雨时,本体1具有保护土壤流失,防止山崩的功效外,而且储水槽111具有储存雨水E的功能,能将储存的雨水E加以利用至其他地方如:灌溉,其中每一层本体1的结合位置所空出的空间可用来种植植物,并可使用储水槽111内的雨水E浇灌所种植的植物。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超;,未经袁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42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