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805424.0 申请日: 2014-12-16
公开(公告)号: CN204364175U 公开(公告)日: 2015-06-03
发明(设计)人: 黄汉雄;陈安伏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61F2/16 分类号: A61F2/16
代理公司: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谢静娜
地址: 51064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表面 具有 微结构 疏水 后房型 人工 晶状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晶状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荷叶和稻叶等叶子的表面均具有超疏水特性,导致该特性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表面几何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自由能。不同微结构的超疏水固体表面与水的润湿特性存在差异。如具备超疏水低粘附特性的荷叶表面静态水接触角大于150°而滚动角小于5°,其自洁能力显著,在细胞培养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该自洁能力在生物医学上表现为防生物淤积能力,超疏水表面上的微结构使细胞与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粘附作用减弱,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大幅降低,细胞呈现球状的形态。

复明白内障患者视力再次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尤其是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导致不可治疗的弱视。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或晶状体损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转分化形成的混浊,又称后囊膜混浊(PCO),它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虽然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型人工晶状体的问世,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对成人其仍维持在10%~20%,儿童则高达47%以上。目前针对PCO的治疗(Nd:YAG激光)十分昂贵,且在切开混浊后囊膜的同时又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人工晶状体的损伤、眼压的升高、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人工晶状体偏位、虹膜出血、角膜水肿。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在手术中直接安全地应用并能有效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

为阻挡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人工晶状体后表面中心光学部,安全且稳定的物理结构设计被一致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方法。现有技术通过在人工晶状体主体边缘实现直角边缘设计,且主体边缘要厚且支撑袢要薄。假如主体的边缘太厚,会增加人工晶状体的总体积,加大手术的难度;假如支撑袢太薄,它与囊之间的作用力太小,人工晶状体在囊中会产生不稳定现象。但是,如果直角边缘台阶落差太小,将对阻止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起不到作用。此外,现有的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凸不明显(甚至为平面形状),这会导致植入人眼中后在人工晶状体后表面与人眼后囊之间留有较大空隙,既造成人工晶状体的定位不稳固,也使术后易发生后囊混浊现象。然而,如何保证人工晶状体在囊袋中的稳定性、降低后囊混浊的发生几率、保证良好的成像质量、保证人工晶状体在植入眼睛后能及时张开,不会发生支撑袢和光学部粘结在一起的现象,这些都是要综合地顾及和平衡的各种因素。

专利号为ZL 201120165082.7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人工晶状体镜片,在其外缘延伸出的连接袢上开有孔,孔内填充有药物缓释剂,植入眼内后可缓慢释放药物缓解PCO。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植入眼内后持续释放药物,无法人为控制释放时间,治疗针对性较低,且容易造成其他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该人工晶状体可实现阻挡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后表面,降低人工晶状体植入后二次白内障的发病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超疏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包括一个人工晶状体主体和两个支撑袢,两个支撑袢对称设置于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外周。所述人工晶状体主体包括光学部和外周部,所述光学部包括前凸起面和后凸起面,外周部包括前表面环形外周和后表面环形外周,前表面环形外周位于前凸起面的外周,后表面环形外周位于后凸起面的外周,前凸起面与前表面环形外周组成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前表面,后凸起面与后表面环形外周组成人工晶状体主体的后表面;后表面环形外周的表面分布有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可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并迁移至后表面中心光学部,抑制或减小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所述人工晶状体主体为双凸透镜结构,其直径为5.5~6.0mm,后凸起面的曲率半径小于前凸起面的曲率半径。

所述后表面环形外周的环带宽度为0.5~0.7mm。

所述棱锥形双级复合微结构由大微棱锥和小微棱锥交替分布构成。所述大微棱锥的顶部截面直径为1~2μm、底部截面直径为20~40μm、高度为30~70μm,相邻两个大微棱锥之间的间距为20~40μm,所述小微棱锥的顶部截面直径为1~2μm、底部截面直径为5~10μm、高度为10~20μ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54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