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半潜驳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6221.3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6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高发德;隋金尊;祝清芳;于凌波;张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28 | 分类号: | B63B35/28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半潜驳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半潜驳平台。
背景技术
沉箱是码头、桥梁等水上建筑物的一种常用基础形式,是一种有底的带舱格的箱式混凝土结构,需要在陆上进行预制后拖运下水进行安装,通常沉箱在专业的预制场预制,预制完成后,通过平移移动到码头岸边,采用滑道台车下水或半潜驳出运。
在采用半潜驳出运方式中,半潜驳甲板上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板是光滑的,沉箱利用气囊滚动至半潜驳上,然后设置垫墩,沉箱坐在垫墩上随半潜驳出运;另一种方式是甲板上设置轨道,与预制场的轨道对接,沉箱利用台车直接从预制场的轨道上行走到半潜驳上,沉箱坐在台车上随半潜驳下水,第一种方法只适用于使用气囊出运的预制场,第二种方法台车不易固定,安全风险大,且对台车的周转性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半潜驳平台。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半潜驳平台,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一钢梁、第二钢梁、第三钢梁和千斤顶,所述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固定在半潜驳上,所述第一轨道设置在第一钢梁和第二钢梁之间,第二轨道设置在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之间,千斤顶分别设置在第一钢梁、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上。
所述千斤顶的顶升行程至少为50-150mm。
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半潜驳平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没有安全隐患,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半潜驳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半潜驳平台平面布置图。
图中:1、第一轨道;2、第二轨道;3、第一钢梁;4、第二钢梁;5、第三钢梁;6、千斤顶;7、半潜驳;8、沉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新型半潜驳平台,包括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2、第一钢梁3、第二钢梁4、第三钢梁5和千斤顶6,第一钢梁3、第二钢梁4和第三钢梁5固定在半潜驳7上,第一轨道1设置在第一钢梁3和第二钢梁4之间,第二轨道2设置在第二钢梁4和第三钢梁5之间,千斤顶6分别设置在第一钢梁3、第二钢梁4和第三钢梁5上,沉箱8通过台车经过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2移运至半潜驳7上,定好位后,固定台车两端,然后用固定钢梁上的液压千斤顶把沉箱顶起至少50-150mm,撤出台车,再落下千斤顶6,使沉箱落座于三条固定的钢梁上,本实用新型新型半潜驳平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没有安全隐患,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62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行信息综合显示系统
- 下一篇:横向皮带拉移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