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7191.8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8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沈龙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龙辉 |
主分类号: | F16L9/08 | 分类号: | F16L9/08;F16L9/1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钢 混凝土 复合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调水工程、引水工程、城市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工业和水利输水管线、工厂管网、电厂补给水管及冷却水循环系统、雨水、污水及农田排灌等输送水介质用输水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
技术背景
现有的输水管种类繁多,其中传统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以排水管为主,这种排水管抗内压强度低,抗渗透能力不强,耐腐蚀性差,耐磨性不高,由于内壁粗糙,流阻系数大,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而玻璃钢管耐腐蚀性好,内表光滑,流阻系数小,然而其有抗外压强度不高,造价昂贵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内、外压强度高,内表光滑,流阻系数小,耐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以玻璃钢内衬管为内衬,玻璃钢内衬管外壁埋置预埋件,在玻璃钢内衬管外壁施涂界面胶,在施涂界面胶的玻璃钢内衬管外表面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养护后界面胶和混凝土固化,玻璃钢内衬管、界面胶、钢筋笼、混凝土牢固粘结成一体而形成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
上述的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依次是:
1、玻璃钢内衬管制作:,应用玻璃纤维、热固性树脂及其相应的固化剂和促进剂、颜料、填充材料等辅助材料制作成内径等于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内径的玻璃钢内衬管1,并在其外壁埋置预埋件3。固化、修补、检验待用。
2、钢筋笼制作:根据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的尺寸,用钢筋制作浇筑在管中的管状钢筋笼5。
3、施涂界面胶: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在玻璃钢内衬管1外壁施涂界面胶2。
4、装模:将施涂界面胶2的玻璃钢内衬管1和钢筋笼5装入由内模、外模组成的管状模具中。
5、浇筑混凝土:由砂、石、水泥、水等按比例拌合而成的混凝土4浇筑入模具内,并使其密实成型。
6、养护:养护,使界面胶和混凝土固化。
7、检验入库:修补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的缺陷,去除毛刺和飞边,检验入库。
本实用新型由于是以制作好的玻璃钢内衬管为内衬层,玻璃钢内衬管内表面光滑平整,耐腐蚀,抗渗性好,具有玻璃钢管的优异性能;内衬管外壁施涂了界面胶,在浇筑混凝土成型和养护过程中固化,使玻璃钢内衬管、界面胶、钢筋笼、混凝土牢固粘结成一体,从而使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既具有内表光滑、不结垢、流阻系数小、耐腐蚀,抗渗性好等玻璃钢管的优异性能,又具有钢筋混凝土管的抗外压强度高、造价低廉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的剖面图
其中:1、玻璃钢内衬管;2、界面胶;3、预埋件;4、混凝土;5、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从图1中看出,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它包括用玻璃纤维、热固性树脂及其相应的固化剂和促进剂、颜料、填充材料等制作的玻璃钢内衬管1,玻璃钢内衬管1外壁埋置预埋件3,且施涂界面胶2,钢筋笼5的层数根据管的直径和管壁的厚度确定,通常为一层到两层,图1中的钢筋笼为两层钢筋笼5,混凝土4由砂、石、水泥、水及外加剂拌和而成。界面胶2由改性环氧树脂配制而成,具有在潮湿环境和水下固化粘结的特性。
实施例1:
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的生产方法依次是:
(1)、玻璃钢内衬管制作:应用玻璃纤维、树脂混合料(P50-952不饱和聚酯树脂65%及其相应的过氧化甲乙酮固化剂1.5%和环烷酸钴促进剂2%、颜料0.5%、石英粉13%、滑石粉18%混合搅拌)制作而成内径等于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内径的玻璃钢内衬管1,并在其外壁埋置预埋件3。固化、修补、检验待用。
(2)、钢筋笼制作:根据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的尺寸,用钢筋制作浇筑在管中的管状钢筋笼5。
(3)、施涂界面胶: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在玻璃钢内衬管1外壁施涂界面胶2。
(4)、装模:将施涂界面胶2的玻璃钢内衬管1与钢筋笼5装入由内模、外模组成的管状模具中。
(5)、浇筑混凝土:由砂21%、石57%、水泥17%、水5%等拌和而成的混凝土4浇筑入模具内,并使其密实成型。
(6)、养护:养护,界面胶和混凝土固化。
(7)、检验入库:修补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的缺陷,去除毛刺和飞边,检验、标识、入库。
实施例2:
玻璃钢混凝土复合管的生产方法依次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龙辉,未经沈龙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71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强型感应式PPR玻纤管
- 下一篇:一种新型管道安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