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止推轴承内挡环旋转拆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8895.7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2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罗恩;梁民勤;覃勇力;李宏胤;陈宝气;李瑞强;卢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14 | 分类号: | B25B27/14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500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内挡环 旋转 拆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拆装工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大型板带轧机支承辊的止推轴承座内挡环拆装的工具。
背景技术
有一种钢铁行业的大型板带轧机支承辊的止推轴承,该止推轴承具有止推轴承座和装在该止推轴承座内的内设有定距环的推力轴承,在止推轴承座的底部设有通过螺钉与定距环连接的内挡环。这种止推轴承座重量为950公斤,内挡环重量为237公斤;由于内挡环位于止推轴承座的底部,拆装都比较困难。目前,对大型板带轧机支承辊止推轴承座内挡环的拆装是通过人工进行,这种采用人工拆装的方式有如下不足:1、由于需要安装固定到止推轴承座内的推力轴承、定距环与内挡环处于两个不同的安装方向,在完成推力轴承、定距环的安装固定后,需要将笨重的止推轴承座吊起整体翻转180度后放置在地面上,然后再将内挡环吊到翻转好的止推轴承座上来进行安装,且操作者需将定距环与止推轴承座用木头垫起一定的高度后才能将内挡环固定,此时内挡环上的定位螺孔是朝下的,操作者需要半蹲在地上,通过反光镜辅助观察内挡环上的定位螺孔位置,由于受到木头垫起高度的限制及位置狭小,拆装人员只能放入一只手到内挡环的下方来进行安装与定距环固定螺钉,且由于内挡环较重,操作者单手难以转动,需要经过多次翻转和多人配合,并使内挡环上的定位螺孔能准确地对上与定距环上的安装螺孔,劳动强度大、耗时长,导致拆装一套止推轴承座耗时1小时以上;2、由于拆装止推轴承座需要人工通过多次翻转才能完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止推轴承内挡环旋转拆装装置,以解决现有大型板带轧机支承辊止推轴承座的拆装效率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止推轴承内挡环旋转拆装装置包括有支架和装在所述支架上的设有轴承座定位止口的上托盘,在所述上托盘的下方设有下托盘,所述下托盘的顶部设有内挡环定位止口;所述下托盘通过装有单向推力球轴承的底座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上述止推轴承内挡环旋转拆装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支架具有依次设在支脚上的上台面和下台面,所述上托盘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上台面上,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下台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托盘与所述下托盘呈同轴设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支架的上台面和下台面上分别设有止推轴承座定位止口的上托盘和固定支撑内挡环定位止口的下托盘,该下托盘通过装有单向推力球轴承的底座固定在支架上,在拆装时,只需站在支架下方便可对内挡环及其他部件进行拆装操作,拆装人员通过旋转单向推力球轴承驱动下托盘,从而轻松带动内挡环,使得内挡环上的固定螺孔准确地对上与定距环上连接的安装螺孔,拆、装耗时短,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2、不再需要经多次翻转和使用其他辅助部件来垫高笨重的止推轴承座,有效地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消除了安全隐患,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止推轴承内挡环的拆装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和图3所示的止推轴承内挡环旋转拆装装置,包括有支架10-1,支架10-1具有依次装在其支脚上的开有大安装孔的上台面10-9上和下台面10-8,上托盘10-6通过螺栓固定在上台面10-9的大安装孔上,在上托盘10-6的顶部设有轴承座定位止口;在上托盘10-6下方的支架10-1上装有下托盘10-5,该下托盘10-5的顶部设有内挡环定位止口,下托盘10-5的底部开有下定位孔;开有上定位孔的底座10-3通过螺栓10-2固定在下台面10-8上,下托盘10-5通过装在其下部定位孔和底座10-3上定位孔上的单向推力球轴承10-4固定在底座10-3上;上托盘10-6与下托盘10-5呈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支脚由四根立柱构成,这四根立柱采用工字钢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88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可重复扣紧的吸收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单个患者用深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