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悬架横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9201.1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68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李蕊;黄烈兵;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奔重型汽车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1 | 分类号: | B62D21/11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胡长生 |
地址: | 401329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悬架 横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悬架横梁。
背景技术
悬架是车架或车身与车桥之间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主要作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力形成的力矩船体到车架或者承载式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对于非公路自卸车来说,其载重较大因此其车架需要更高的强调和连接牢固性,通常是增大车架截面高度、车架宽度等方式来达到这样的需求,但是遇到路面情况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中间支座与平衡轴和车架的连接螺栓容易发生发动、脱丝等问题,所以说目前的车架结构不能满足恶劣工况情况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悬架横梁,其具有可靠性高,强度大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悬架横梁,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端分通过连接板与固定座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连接板为π型结构,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两条支腿,其中两条支腿之间还设有加强筋。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为相互背对设置的角钢。
作为优化,所述固定底座为台阶型。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悬架横梁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端分通过连接板与固定座连接,当遇到工况恶劣路面时,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可以吸收冲击力,从而使悬架横梁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强度。
2、连接板为π型结构,包括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两条支腿,其中两条支腿之间还设有加强筋;具体实施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与支腿的侧面连接,其接触面积较大,当收到冲击力,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而且在两条支腿之间还设有加强筋,提高了悬架横梁的强度和刚性。
3、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为相互背对设置的角钢,其具有较高的强度,从而提高了组合式悬架横梁的可靠性。
4、固定底座为台阶型,车桥可以与固定底座的台阶面连接,二者的接触面增大,从提高悬架受到的冲击力传递给车架时被分散、缓冲,冲击力的强度大幅度减弱,从而使二者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避免了冲击力较大导致的连接螺栓松动、脱丝等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连接板,4—固定底座,5—底板,6—支腿,7—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组合式悬架横梁,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的两端分通过连接板3与固定座4连接。连接板3为π型结构,包括底板5和与底板5连接的两条支腿6,其中两条支腿6之间还设有加强筋7;具体实施时,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与支腿6的侧面连接,其接触面积较大,当受到冲击力,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而且在两条支腿6之间还设有加强筋,提高了悬架横梁的强度和刚性。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为相互背对设置的角钢,具体实施时,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均与连接板支腿6的侧面连接,二者之间为面接触从而提高了连接的牢固性。固定底座为台阶型,具体实施时,固定底座上还包括一个倾斜的壁面,从而两个固定底座形成八字形结构,一方面车架与固定底座的台阶面连接,悬架受到的冲击力传递给车架时被分散、缓冲,使二者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避免了冲击力较大导致的连接螺栓松动、脱丝等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两个固定底座为八字型结构,从而路面上对轮胎的作用力不会被垂直传递给悬架,而是将作用力分散后传递,减弱了作用力的强度,减小了悬架与车架连接的螺栓的符合,提高了悬架的强度和车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奔重型汽车重庆有限公司;,未经北奔重型汽车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9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耕机操作手柄调整机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纵梁安装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