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动软管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14751.2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8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汤建新;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8 | 分类号: | F16L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软管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制动软管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的行车制动系统以及驻车制动系统管路一般都设置有制动软管,制动软管是机车车辆制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橡胶部件,安装在车辆连接处,起输送压缩空气(传递制动压力),保证机车正常制动的作用。
如图1所示,现有行车制动系统中制动软管的结构为,外层1为氯丁橡胶(CR)或三元乙丙橡胶(EPDM)、中间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加强层2、内层3为丁腈橡胶(NBR)的三层编织软管。
如图2所示,为本现技术制动软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包括螺母6、套筒7、衬芯4及软管;现使用的软管结构的主要缺陷是,软管扣压后,接头衬芯4与软管配合时端部会发生挤压,经延伸后造成衬芯尾部与套筒结合处8直接的间隙被完全堵塞,在高压状态下若衬芯4与软管内壁结合不紧密,就会形成间隙配合,空气5会通过间隙引起微渗漏,使外层1同加强层2分离,最终导致制动软管鼓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制动软管提出改进技术方案,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克服制动软管的外层与加强层的分离而导致的鼓包问题,提高制动软管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制动软管总成,包括有外层编织层、加强层及内层编织层;所述外层编织层与所述加强层的外表面硫化为一体结构;所述内层编织层与所述加强层的内表面硫化为一体结构;
在所述外层编织层上设置有多个放气孔;各所述放气孔的轴向中线均垂直于所述外层编织层的轴向中线。
各所述放气孔的中心连线均为直线。
所述直线平行于所述外层编织层的轴向中线。
各所述放气孔的中心连线均为曲线。
所述曲线为以所述外层编织层的轴向中线为中线的螺旋线。
过所述放气孔中心的轴截面为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
在所述外层编织层的轴线方向上,相等距离内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所述放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外层编织层上设置有放气孔,这样在高压状态下若衬芯与胶管内壁结合不紧密,形成间隙配合,引起微渗漏时,气体可以经过放气孔排出,避免引起鼓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技术制动软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现技术制动软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动软管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层, 2加强层, 3内层, 4衬芯, 5空气, 6螺母, 7套筒,8衬芯尾部与套筒结合处, 101外层编织层, 102加强层, 103内层编织层, 104放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制动软管,包括外层编织层101 为氯丁橡胶(CR)或三元乙丙橡胶(EPDM)、中间为PET加强层102、内层编织层103为丁腈橡胶(NBR)的三层编织软管,所述外层编织层101与所述加强层102的外表面硫化为一体结构;所述内层编织层103与所述加强层102的内表面硫化为一体结构;
在所述外层编织层101上设置有多个放气孔104;每个所述放气孔104的轴向中线垂直于所述外层编织层101的轴向中线。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放气孔104的中心连线为直线;所述直线平行于所述外层编织层101的轴向中线。
过所述放气孔104中心的轴截面为正方形、长方形或梯形,在本实施例中,过放气孔104中心的轴截面为长方形,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过放气孔104中心的轴截面可以为正方形或梯形。
在所述外层编织层101的轴线方向上,相等距离内设置有相同数量的所述放气孔10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制动软管,制动软管包括带放气孔的外层编织层,且外层编织层放气孔均匀布置,这样在高压状态下若衬芯与胶管内壁结合不紧密,形成间隙配合,引起微渗漏时,气体可以经过放气孔排出,避免引起鼓包;另一方面,内层编织层(丁腈橡胶(NBR))是密封层,外层编织层(氯丁橡胶(CR)或三元乙丙橡胶(EPDM))仅仅是保护层,外层的放气孔不会引起制动软管的密封性能降低。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制动软管,在保证软管的密封性的前提下,消除软管鼓包的问题。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4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快速接头
- 下一篇:一种化工行业用于运送气体的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