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自力式应急供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15461.X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5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孙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自力 应急 供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水供应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地表水源水的微型自力式应急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在发生如洪涝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市政给水管网供水不能正常供水,同时伴有灾区供电中断,常规给水设施已不能正常运作,导致饮用水短缺。针对这种特殊情况,目前常用供水方式主要靠外地运输桶装水或瓶装水,供水能力有限,同时大部分市售纯净水均经过超滤过滤,很多对人体有利的离子等物质也被去除了。另外,目前存在的小型给水处理设备一般需要有电源的情况下使用,使用有时候受到电源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型自力式应急供水设备,目的是在不需耗电的情况下,把地表水源水处理达标,使地表水源水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用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型自力式应急供水设备,包括水箱、位于水箱下方的反应器、设在反应器内的隔板絮凝池和设在反应器外的石英砂滤柱,水箱通过进水管与隔板絮凝池连接,反应器内经隔板絮凝池处理后的水流入反应器上部所设的集水槽中,石英砂滤柱通过滤柱进水管与集水槽连接,石英砂滤柱并设有出水口。
所述隔板絮凝池内加注有高铁酸盐和高锰酸盐。
所述隔板絮凝池具有三级隔板。
与所述隔板絮凝池连接的进水管上连接有絮凝剂加入管,絮凝剂加入管并位于所述反应器外部。
所述反应器内设有位于所述隔板絮凝池上方且用于进行泥水分离的二相分离器。
所述反应器内位于所述隔板絮凝池下方的区域为集泥区,且集泥区的底部设有用于向外排泥的排泥管。
所述滤柱进水管上连接有二次消毒剂箱。
本实用新型的微型自力式应急供水设备,采用高位水箱提供系统所需水头,依靠水的重力作用,在不需耗电的情况下,实现整个设备在水力条件下自动运行,通过絮凝、消毒、过滤等方法把地表水源水处理达标,作为提供日常生活用水的一种有效手段。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型自力式应急供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水箱;2、絮凝剂加入管;3、隔板絮凝池;4、二相分离器;5、二次消毒剂箱;6、石英砂滤柱;7、反应器;71、排泥管;72、集水槽;8、滤柱进水管;9、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型自力式应急供水设备,包括水箱1、位于水箱1下方的反应器7、设在反应器7内的隔板絮凝池3和设在反应器7外的石英砂滤柱6,水箱1用于装入地表水源水,水箱1通过进水管9与隔板絮凝池3连接,使地表水源水流入隔板絮凝池3内,反应器7内经隔板絮凝池3处理后的水流入反应器7上部所设的集水槽72中,石英砂滤柱6通过滤柱进水管8与集水槽72连接。石英砂滤柱6为竖直设置在反应器7的外部,石英砂滤柱6的底部并设有出水口,用于将处理后的水排出。
如图1所示,水箱1设在反应器7的顶部,隔板絮凝池3位于水箱1下方,进水管9的上端与水箱1连接,下端穿过反应器7的侧壁与隔板絮凝池3连接,水箱1内的地表水源水通过进水管9并依靠重力流入隔板絮凝池3中。作为优选的,隔板絮凝采用三级隔板,有效提供不同的速度梯度G,使水中悬浮物胶体有效的聚集和絮凝体健康成长。隔板絮凝池3内加注的高铁酸盐和高锰酸盐是强氧化剂和絮凝剂,能够选择性的与水中有机物、微生物作用,具有氧化、絮凝、消毒等多种作用。另外高锰酸盐反应后存在有利副产物二氧化锰,可作为絮凝单元的助凝剂,更有利于混凝。
如图1所示,与隔板絮凝池3连接的进水管9上还连接有絮凝剂加入管2,絮凝剂加入管2并位于反应器7外部。通过絮凝剂加入管2向进水管9内加注混凝剂,原水与混凝剂混合后,进入隔板絮凝池3。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的,在反应器7内还设有位于隔板絮凝池3上方的二相分离器4,使得隔板絮凝池3出水随之进入上部二相分离器4进行泥水分离,经二相分离器4处理后的水流经上部溢流薄壁堰进入集水槽72,集水槽72收集后的水通过滤柱进水管8进入石英砂滤柱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54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超声波的氯酚废液降解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节水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