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眩式新型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18421.0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8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凌安海;王志中;王明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吉创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迁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眩式 新型 电容 式触控 面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眩式新型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属于 光学触摸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依照其侦测方式,可以概分为电容式(capacitive)、电阻式(resistive)或者是波动式(wave)的触控面板,其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与适用领域。电阻式触控面板通常是由上、下两组透明导电薄膜叠合而成,使用者按压触碰时使得其上、下电极导通,通过其电压变化的量测而可以计算触碰点的位置。波动式的触控面板则通常是在面板的X轴与Y轴的一侧设置波动源,通常是红外线或超声波,并在另一侧设置接收源,当使用者触碰时,其波形即受到干扰,此干扰图形被接收源感知而可以计算出触碰位置。而电容式触控面板则通常是在面板四个角落提供均匀电场,并利用使用者触碰后所引起的电容变化来检测输入坐标。一般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具有防尘、耐高温,并且可以多点触控的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携带式产品。
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单一,其中电极层为钼铝与氧化铟锡的组成。因为玻璃为光滑平面,在外部光线较强时会发生反射,造成眩目的情况,与当今面板市场追求的高视觉效果趋势相违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眩式新型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轻薄、工艺简单且不会产生眩光的新型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抗眩式新型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包括、外层镜片、印刷层、保护层 、电极层、玻璃 、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 外层镜片、印刷层、保护层、电极层、玻璃基板层、抗眩层、液晶面板层,层与层之间通过粘结剂连接。
所述抗眩层为氧化铟锡,大小为50-100nm的颗粒。
所述氧化铟锡采用溅镀的方式均匀地镀在玻璃基板层的背面,即均匀的分布在液晶模组的显示区域。
所述电极层表面涂覆有抗氧化树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中增加抗眩层,抗眩层为氧化铟锡的极小颗粒,由于抗眩层的作用,使玻璃能够减少反射,达到抗眩光的目的。本新型电容式触控面板可减少触摸屏反射到人眼30%-50%光线,达到抗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抗眩式新型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所述触控面板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 外层镜片1、印刷层2、保护层3、电极层4、玻璃基板层5、抗眩层6、液晶面板层7,层与层之间通过粘结剂连接,所述抗眩层6为氧化铟锡,大小为50-100nm的颗粒,所述氧化铟锡6采用溅镀的方式均匀地镀在玻璃基板层的背面,即均匀的分布在液晶模组的显示区域。
具体工作过程:
加工时首先用溅镀的方式将抗眩层制作在玻璃基板背面,然后用镀膜及光刻法将电极层制作在玻璃基板正面,再在电极层上涂布一层抗氧化树脂的保护层,再将印制好油墨的外层镜片与玻璃基板贴合,最终与液晶面板贴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中增加抗眩层,抗眩层为氧化铟锡的极小颗粒,由于抗眩层的作用,使玻璃能够减少反射,达到抗眩光的目的。本新型电容式触控面板可减少触摸屏反射到人眼30%-50%光线,达到抗眩的目的。
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预期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吉创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吉创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84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蚀刻工艺电容触摸屏
- 下一篇:一种薄膜式新型电容式触控面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