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向盘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18663.X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5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06 | 分类号: | B62D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盘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人机工程在汽车设计过程中显的越来越重要。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消费者追求更高的舒适性、人性化。转向盘作为操纵汽车的重要工具,在满足其功能的同时,其结构、形式的设计同样变得越来越人性化。
现在转向盘轮缘几乎都是设计成近似圆形,与驾驶员手的运动轨迹是相贴合的。同时为了满足不同身材的驾驶员,转向盘设计成可以前后调节,较高档次的车可以前后调节和上下调节。这样能够满足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但是驾驶员上下车依靠的是转向盘与座椅间的间隙,使得上下车空间非常拥挤,方便性很差,甚至还会使驾驶员胸部、腿部在上下车过程中发生磕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盘及汽车,转向盘的下轮缘能够进入至上轮缘内,扩大了驾驶员空间,有效提高驾驶员上下车的方便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盘,包括:
上轮缘;
与所述上轮缘连接的下轮缘,所述下轮缘的内部设置有齿条;
其中,所述下轮缘包括相互独立的左下轮缘和右下轮缘,所述左下轮缘的一端与所述右下轮缘的一端能够贴合连接,所述左下轮缘的另一端和所述右下轮缘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轮缘的两端连接;
所述上轮缘为一中空结构,在所述中空结构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一涡轮蜗杆,所述涡轮蜗杆包括:
电机;
与所述电机连接、且配合所述齿条设置的涡轮;
其中,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涡轮带动所述齿条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左下轮缘或所述右下轮缘进入或伸出所述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正向转动,驱动所述涡轮带动所述齿条正向运动,所述左下轮缘和所述右下轮缘进入所述上轮缘内;所述电机反向转动,驱动所述涡轮带动所述齿条反向运动,所述左下轮缘和所述右下轮缘从所述上轮缘内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左下轮缘与所述右下轮缘贴合的一端还分别设置有一电磁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转向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汽车转向盘包括上轮缘和下轮缘,上轮缘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结构,转向盘的下轮缘能够进入至上轮缘内,扩大了驾驶员空间,有效提高了驾驶员上下车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转向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处于行车状态下的转向盘的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处于驻车状态下的转向盘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向盘总成;11-左下轮缘;12-右下轮缘;13-上轮缘;14-电磁模块a;15-电磁模块b;111-下轮缘;112-电机;113-涡轮蜗杆;114-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驾驶员上下车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盘及汽车。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盘,包括:
上轮缘13;
与上轮缘13连接的下轮缘111,下轮缘111的内部设置有齿条114;
其中,下轮缘111包括相互独立的左下轮缘11和右下轮缘12,左下轮缘11的一端与右下轮缘12的一端能够贴合连接,左下轮缘11的另一端和右下轮缘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轮缘13的两端连接;
上轮缘13为一中空结构,在中空结构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一涡轮蜗杆113,即图1所示中的A部分,具体地,涡轮蜗杆113包括:
电机112;
与电机112连接、且配合齿条114设置的涡轮;
其中,电机112能够驱动涡轮带动齿条114运动,从而带动左下轮缘11或右下轮12缘进入或伸出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电机112正向转动,驱动涡轮带动齿条114正向运动,左下轮缘11和右下轮缘12进入上轮缘13内;电机112反向转动,驱动涡轮带动齿条114反向运动,左下轮缘11和右下轮缘12从上轮缘13内伸出。
左下轮缘11与右下轮缘12贴合的一端还分别设置有一电磁模块,即图3所示中的B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86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家用自动建筑搬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