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旋翼无人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0746.2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9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邓创;王圣伟;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应急中心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D47/08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罗韬 |
地址: | 1007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旋翼 无人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氢燃料电池微动力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四旋翼无人飞行器是近年来新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人飞行器技术,四旋翼无人飞行器与其他飞行器相比,其机械结构简单紧凑,行动更为灵活,起降环境要求较低,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可以小范围实现起飞、悬停、降落。由于这些特点,四旋翼飞行器广泛应用于电力巡线、航拍、监视、侦查、应急救援等诸多领域。
目前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主要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设备,电力容量有限,续航时间短,不能执行长航时的任务,影响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四旋翼无人飞行器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设备存在的供电时间短等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携带、飞行稳定、全自动程度高、噪声小、能在野外环境下作业,具有超长的续航时间,能长期在控制作业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它由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构成的“十”字形悬架本体、电机、螺旋桨、GPS和保护罩组成,在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相交位置的上方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边缘设有GPS,在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螺旋桨,在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相交位置的下方连接有氢燃料电池,所述氢燃料电池与电机电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相交位置的下方连接氢燃料电池,通过氢燃料电池替换现有技术中采用锂电池供电的方式,由于氢燃料电池容量增加,从而增加了飞行器的续航时间,使飞行器能够长时间在空中作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氢燃料电池采用悬挂的方式安装在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相交位置的下方。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悬挂的方式将氢燃料电池安装在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相交位置的下方从而使飞行器整体的重新下沉,增加了飞行器整体抗风飞行能力。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悬架两端设有支撑脚架。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悬架两端设有支撑脚架。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悬架两端设置支撑脚架,在第二悬架两端设置支撑脚架,通过四个支撑脚架形成一个支撑平面,便于飞行器降落过程中的平稳摆放。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碳纤维材料具有质量比金属铝轻,强度却高于钢铁的性能,所以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的质量减轻,达到使飞行器整体的重量降低,从而是飞行器在飞行过程的载重降低,增加了续航时间。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保护罩为半球形。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保护罩能在雨天或湿气大的天气中飞行从而保护其中机载的电子设备,通过将保护罩设置成半球形,减少了风阻,使飞行器受到风力影响小。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GPS通过支撑架与保护罩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将GPS通过支撑架与保护罩连接,从而提高了GPS的高度,减低磁场对其造成的影响。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氢燃料电池包括电源供电模块,所述电源供电模块由相互电连接的电池保护模块、锂聚合物电池、5v供电模块、12v供电模块和28v供电模块组成。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提供锂聚合物电池,可以在大电流情况下作为辅助动力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不仅便于携带、飞行稳定、全自动化程度高、噪声小、能在野外环境下作业,还具有超长的续航时间,能长期在空中作业。在电力巡线、应急抢险、救灾勘察等工作中使地面人员获得空中视角图像,提高工作效率,减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其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
1螺旋桨,2第一悬架,3氢燃料电池,4支撑脚架,5第二悬架,6支撑架,7 GPS,8保护罩。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供电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其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
31锂聚合物电磁,32 5V供电模块,33 12V供电模块,34 28V供电模块,35电池保护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应急中心,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应急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07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