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痰液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1502.6 | 申请日: | 2014-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7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翁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J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130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痰液收集装置,尤其是一种可部分回收,以降低损耗成本痰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疗领域,痰液收集器是为肺部疾病的检查提供重要依据的一种常用器材,特别是当病人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病人需要做痰培养时,往往需要使用取痰器进行取痰。
目前,现有痰液收集器包括带有储痰腔的储痰器,储痰器上开设有开口,开口处盖设有盖体,盖体上插接有与储痰腔相连通的吸痰管和负压管。工作时,吸痰管插于病人体内,负压管与针筒连接,通过操作针筒的活塞使得储痰腔内产生60~120mm汞柱的负压,由此将病人体内的痰液吸出并储存于储痰器内。但是,实际操作中发现,吸痰液时所需的负压控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新手来说很容易力道过猛或过轻,导致负压大于120mm汞柱或小于60mm汞柱。负压过小,将影响痰液的正常吸取;负压过大,不仅可能对病人的身体造成二次伤害,而且通过负压管还容易将储痰器内即将储满的痰液吸入针筒内,造成针筒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能准确控制吸痰器内的负压,从而降低工作强度的痰液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痰液收集装置,包括带有储痰腔的储痰器,储痰器上开设有开口,开口处盖设有盖体,盖体上插接有与储痰腔相连通的吸痰管和负压管,所述负压管包括插接于储痰腔内的首管口部、及与首管口部相对应的尾管口部,所述痰液收集装置还包括:
带有柱状腔的负压器,负压器上相对远端开设有与柱状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安装于柱状腔内的活塞,该活塞与柱状腔内壁密封配合,且位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
负压气缸,该负压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第一开口且与活塞固定连接;
PLC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负压气缸上活塞杆的运动行程;
所述负压管的尾管口部通过第二开口与柱状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负压气缸受控于PLC控制单元,柱状腔内活塞受控于负压气缸而运动,使得柱状腔与第二开口间的空间产生负压,从而将储痰腔内的空气吸入柱状腔内,相应的,储痰腔内产生负压,并通过吸痰管将病人体内的痰液吸入储痰腔内。由于电子的控制及判断精度高,因此当PLC控制单元直接控制负压气缸活塞杆运动行程时,相对于手工操作的准确度更高,活塞杆运动的行程及速度均更加精确,适合新手操作,对于老手而言同样能降低工作强度,避免不必要的人力损耗。
为了防止由于个人疏忽,储痰腔内痰液满的情况下倒吸进入负压管,所以痰液收集装置还包括有用于封堵首管口部开口的封盖,封盖呈打开状态安装于首管口部的开口处,且封盖和首管口部间通过具有挠性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封盖上背向首管口部的表面吊设有浮球。当储痰腔内痰液上升至浮球处,痰液将带着浮球一起向上运动,而与浮球连接的封盖随之上升并封住首管口部开口,从而阻止继续产生负压,并阻止痰液进入负压管内,从而避免负压器和负压气缸被污染。
为了避免浮球受痰液作用时太过接近首管口部开口处,所以浮球和封盖间设有刚性的连接杆,连接杆和浮球为一体结构,通过改变连接杆的长度即可控制痰液采集的最高限制。
由于痰液收集器除了负压器和负压气缸不易被痰液外,其他部分都属于一次性的耗材,为了方便替换,因此负压管包括与储痰腔连接的第一管、及与柱状腔连接的第二管,第一管和第二管间为插接配合。此处插接配合主要是采用大管对小管的接头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1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齿状保护帽的引流袋
- 下一篇:一种能够保持引流管畅通的脑脊液引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