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元码防伪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2010.9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6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星微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7D7/1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元码 防伪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领域,特别是一种微元码防伪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伪标识通常是在需要印刷的介质上印有肉眼可以看到的防伪图像、编码、条形码或文字,防伪标识的检测通常是通过肉眼或专用的扫码或读码装置进行检测,不过此类防伪技术的防伪程度较低;随着防伪水平的提高,造假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现有的防伪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防伪需要,防伪标识的更新换代显得越来越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元码防伪检测装置,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防伪技术防伪程度低的缺点,同时也提供一种防伪力度强的防伪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元码防伪检测装置,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前端的镜头、设于镜头后的红外滤光片、设于红外滤光片后的红外摄像头、与红外摄像头连接的MCU及与MCU连接的存储设备,还包括与MCU连接的电源及与MCU连接设于镜头上部的红外灯。
还包括设于与MCU连接的显示屏。
还包括与MCU连接的语音播放器。
所述镜头为微距镜头。
所述存储设备为TF卡、SD卡、Flash存储器或NAND闪存。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该防伪检测装置通过扫描印刷有红外吸收油墨的防伪图像进行识别,当识别装置接近识别区域,红外灯照射在识别区域上,识别区域中,印刷了红外吸收油墨的地方红外光会被油墨吸收,其余地方则会反射红外光,红外光与自然光通过微距镜头聚焦到红外滤光片上。红外滤光片将自然光过滤后让红外光通过投影到红外摄像头感光片上形成识别图像,MCU获取到识别图像后,进行图像识别,获取唯一标识。采用该原理,可以使用隐形红外油墨实现隐形的效果,防伪特性强,同时该检测设备结构简单,更加智能化;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防伪需要,该微元码防伪检测装置将被广泛使用,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去除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微元码防伪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前端的微距镜头2、设于微距镜头2后的红外滤光片3、设于红外滤光片3后的红外摄像头4、与红外摄像头4连接的MCU 5及与MCU 5连接的存储设备6、充电电池7及与MCU 5连接设于微距镜头2上部的红外灯8;还包括设于与MCU 5连接的显示屏9及语音播放器10。
上述存储设备6为TF卡、SD卡、Flash存储器或NAND闪存。
上述微元码防伪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开机启动按钮11开机,将微元码防伪检测装置前端对准印刷有红外吸收油墨的防伪图像进行识别,当防伪检测接近识别区域时,红外灯8照射在识别区域上,识别区域中印刷了红外吸收油墨的地方红外光会被油墨吸收,其余地方则会反射红外光,红外光与自然光通过微距镜头2聚焦到红外滤光片3上,红外滤光片3将自然光过滤后让红外光通过投影到红外摄像头4的感光片上形成识别图像,MCU 5获取到识别图像后,进行图像识别,获取唯一标识,采用该原理可以使用隐形红外油墨实现隐形的效果,防伪特性强,同时该检测设备结构简单,更加智能化;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防伪需要,该微元码防伪检测装置将被广泛使用,市场前景广阔。
上述所提及的微元码是指Optical Identification,即光码。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星微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星微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20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企业财务管理助理机
- 下一篇:一种触控电容屏的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