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球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2715.0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8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韩树森;杨悦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强森机械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5/10 | 分类号: | F16K5/10;F16K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8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技术领域,特别是球阀。
背景技术
球阀是一种通过阀杆带动球形阀芯并绕阀杆的轴线作旋转运动的阀门,主要用于截断或接通管路中的介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中。现有技术的球阀都是直接采用密封垫圈密封,然而球阀在转动中会与密封垫圈之间产生磨损,长时间垫圈磨损,破坏密封效果,降低球阀的使用寿命。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球阀只能开启或关闭两个状态,而不能调节球阀的流量,这样在有需求需要小流量时,只能更换球阀,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球阀,该球阀能调控流量,满足现实各种流量需求,同时该球阀减小阀体与密封件的磨损,保持密封效果,延长球阀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球阀,包括第一阀座、第二阀座、阀杆、球体阀和密封件,第一阀座与第二阀座活动安装,密封件处于第一阀座与第二阀座内密封间隙,球体阀处于第一阀座与第二阀座内,阀杆处于第一阀座与第二阀座之间控制球体阀转动;球体阀包括中心球槽、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中心球槽处于球体阀的中心,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且贯穿球体阀与中心球槽连通。
优选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直径依次减小,这样球阀有三种流量大小可选择,满足对流量控制的需求。
更优选地,球体阀中同一半侧面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之间的角度依次为60度,这样球阀旋转60°可选择变换通孔直径,从而控制通过球体阀的流量。
优选地,球体阀进一步包括封闭部,球体阀中第一通孔至第三孔之间的区域为封闭部,从而在需要封闭球阀时,球体阀转动至封闭部时可封闭第一阀座与第二阀座之间的通孔。
优选地,球体阀进一步包括操作槽,操作槽设置在球体阀的顶部,阀杆安装在操作槽内控制球体阀转动。
更优选地,操作槽呈十字形。
优选地,密封件进一步包括阀座密封单元和两球体阀密封单元,阀座密封单元设置在第一阀座上,密封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连接的间隙,两球体阀密封单元分层放置在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内,密封球体阀与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之间的间隙。
更优选地,阀座密封单元为阀座垫圈,阀座垫圈套接在第一阀座上,处于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之间。
更优选地,每一个球体阀密封单元进一步包括弹性元件和密封垫圈,弹性元件设置在密封垫圈的一侧面上,弹性元件处于密封垫圈和球阀的第一阀座或第二阀座之间。
更优选地,密封垫圈进一步包括密封垫片和密封凸起,弹性元件设置在密封垫片的一个侧面上,密封凸起设置在密封垫片的另一侧面,通过密封凸起密封球体阀与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之间的间隙。
更优选地,球体阀进一步两凹槽,两凹槽设置在球体阀的外表面,两凹槽分别与球体阀密封单元中的密封凸起配合,从而降低密封凸起与球体阀之间的摩擦,保持密封效果,延长球阀的使用寿命。
更优选地,两凹槽之间的距离与两球阀密封单元分层安放在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内距离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球阀上设置不同直径的通孔,从而来调控流量,满足对流量的控制需求,并且操作简单可随时开启或关闭球阀,同时该球阀减小阀体与密封件的磨损,保持密封效果,延长球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阀中球体阀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球阀的优选实施方式,通过球阀控制经过球阀流体流量的大小。如图1至图2所示,该球阀包括第一阀座10、第二阀座20、阀杆30、球体阀40和密封件50,第一阀座10与第二阀座20活动安装,密封件50处于第一阀座10与第二阀座20内密封间隙,球体阀40处于第一阀座10与第二阀座20内,阀杆30处于第一阀座10与第二阀座20之间控制球体阀40转动,从而调节经过球阀流体流量的大小。
球体阀40包括中心球槽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和第三通孔44,中心球槽41处于球体阀40的中心,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和第三通孔44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且贯穿球体阀40与中心球槽41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强森机械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强森机械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2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