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控制器的线圈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3907.3 | 申请日: | 2014-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8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和;李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巨力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08 | 分类号: | H03K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控制器 线圈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控制器的线圈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永磁控制器的线圈驱动电路,通过轮流导通桥臂对管,实现电磁机构线圈中铁芯的正、反向运行,进而控制真空断路器的分、合闸。为了实现桥臂上的高端开关管和低端开关管的隔离驱动,需设置与桥臂数目相当的隔离驱动电路,且各组隔离驱动电路采用相同的电路结构,即CPU的控制信号经光耦隔离、推挽放大电路两级驱动电路接至对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这种电路结构的缺陷在于:由于光电隔离的共模抑制能力差,传输速度慢,不适用于高端控制器的需求,且,多组电路的扩展,使得电路结构较为庞大,不利于生产、调试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反应速度快、运行可靠的永磁控制器的线圈驱动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永磁控制器的线圈驱动电路,包括由第一高端开关管和第一低端开关管连接形成的第一驱动桥臂,以及由第二高端开关管和第二低端开关管连接形成的第二驱动桥臂,所述的第一驱动桥臂和所述的第二驱动桥臂的上侧公共连接端接至储能电容的正极端,所述的第一驱动桥臂和所述的第二驱动桥臂的下侧公共连接端接至地,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驱动桥臂的中间点、所述的第二驱动桥臂的中间点连接,所述的永磁控制器的线圈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功率驱动器和第二功率驱动器,所述的第一高端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的第一低端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的第一功率驱动器的高端输出端和所述的第一功率驱动器的低端输出端,所述的第二高端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的第二低端开关管的控 制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的第二功率驱动器的高端输出端和所述的第二功率驱动器的低端输出端,所述的第一功率驱动器的逻辑高端输入和所述的第二功率驱动器的逻辑低端输入,以及所述的第二功率驱动器的逻辑高端输入和所述的第一功率驱动器的逻辑低端输入分别并接后,引出控制信号线至CPU的两个I/O端口。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于:采用第一功率驱动器和第二功率驱动器分别驱动第一驱动桥臂和第二驱动桥臂上的开关管,由于功率驱动器本身具有体积小、电磁隔离、反应速度快和驱动能力强的特点,且,功率驱动器的低端驱动和高端驱动各自独立,可进一步减小产品体积。
特别的,所述的第一驱动桥臂的中间点和所述的第二驱动桥臂的中间点之间还并接一压敏电阻。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可保护线圈不受瞬态过电压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永磁控制器的线圈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永磁控制器的线圈驱动电路,包括由第一高端开关管BG1和第一低端开关管BG3连接形成的第一驱动桥臂,以及由第二高端开关管BG2和第二低端开关管BG4连接形成的第二驱动桥臂,第一驱动桥臂和第二驱动桥臂的上侧公共连接端接至储能电容的正极端C+,第一驱动桥臂和第二驱动桥臂的下侧公共连接端接至地VSS,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桥臂的中间点L1、第二驱动桥臂的中间点L2连接,永磁控制器的线圈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功率驱动器U1和第二功率驱动器U2,第一高端开关管BG1的控制端、第一低端开关管BG3的控制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功率驱动器U1的高端输出端和第一功率驱动器U1的低端输出端,第二高端开关管BG2的控制端、第二低端开关管BG4的控制端分别连接至第二功率驱动器U2的高端输出端和第二功率驱动器U2的低端输出端,第一功率驱动器U1的逻辑高端输入和第二功率驱动器U2的逻辑低端输入,以及第二功率驱动器U2的逻辑高端输入和第一功率驱动器U1的逻辑低端输入分别并接 后,引出控制信号线HZCTL+OUT、FZCTL+OUT至CPU的两个I/O端口。
第一驱动桥臂的中间点L1和第二驱动桥臂的中间点L2之间还并接一压敏电阻RV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巨力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巨力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39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延时开关电路
- 下一篇:一种基于厚膜电阻的高精度耐高过载时钟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