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刺鳅栖息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7848.7 | 申请日: | 2014-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7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薛凌展;樊海平;秦志清;吴斌;钟全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刺鳅 栖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刺鳅栖息台。
背景技术
大刺鳅人工驯养技术目前尚不成熟,大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主要利用竹筒、瓦片、石块、沙袋等材料,营造出洞穴环境,供大刺鳅栖息躲藏。以上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人工制作洞穴时导致池塘底部杂乱,排泄污物容易堆积,不利于清污,水质恶化较为严重;另外采用人工制作洞穴的空间利用率低,养殖密度受限;起捕困难,起捕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大刺鳅养殖过程中采用人工制作洞穴进行养殖容易导致池塘底部杂乱,排泄污物容易堆积,不利于清污,空间利用率低,起捕困难,起捕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大刺鳅栖息台,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设有多层横向支撑网,所述支撑框架顶层设有遮阳蓬,所述每层横向支撑网上放置有用于大刺鳅栖息的栖息管,所述栖息管底部设有排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由?50mm的PVC管道及连接件制作而成,所述支撑网为孔径2cm的尼龙网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栖息管一端敞开,另一端设有遮蔽开口的尼龙网。
进一步的,所述排泄通孔共有3排,每排排泄通孔共有15个。
进一步的,每两个所述栖息管经尼龙绳固定,以保证排泄通孔位于栖息管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每层横向支撑网上设有6个栖息管。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周部下表面延伸有支撑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栖息台建构简单,造价低,适合大规模推广;栖息台采用多层设计方案,可充分利用养殖池塘空间,大大提高了养殖密度;每个栖息管设计了多排排污孔,在养殖过程中可及时将大刺鳅产生的排泄物排出栖息环境,确保环境卫生;栖息台可使大刺鳅形成集中摄食和集中栖息的习惯,便于定时观察和集中起捕,大大提高了起捕效率;该栖息台设计方案适合用于大刺鳅集约化养殖,可大大减少管理难度和工作量,提高养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栖息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个栖息管捆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大刺鳅栖息台,包括支撑框架10,所述支撑框架10所述支撑框架由?50mm的PVC管道及连接件制作而成,内设有多层横向支撑网110,所述支撑网110由孔径2cm的尼龙网制成,所述支撑框架10顶部顶层设有遮阳蓬130,所述每层横向支撑网110上放置有用于大刺鳅栖息的栖息管20,所述栖息管底部设有排泄通孔210。
大刺鳅栖息台的支撑框架10所述支撑框架周部下表面延伸有支撑柱120。支撑柱120将整个支撑框架10撑起,脱离底部淤泥。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泄通孔210共有3排,每排排泄通孔210共有15个。所述每层横向支撑网110上设有6个栖息管20,排泄通孔210的作用是用于使在栖息管20内的大刺鳅将排泄无排泄至下方的淤泥中,以确保环境卫生,每两个所述栖息管20经尼龙绳固定在一起组成一组,以保证排泄通孔210位于栖息管下部,确保装卸时排泄通孔210不会偏离。
栖息管20一端敞开,另一端设有遮蔽开口的尼龙网220,这样只要将栖息管一端吊出,即顺利起捕。息管主体可由直径110mm的PVC管制作而成, 遮蔽开口的尼龙网220可采用尼龙网220遮蔽开口,边缘处通过绑绳固定尼龙网220。
大刺鳅栖息台制成后,先将栖息台外部框架放入池塘指定位置,将支撑框架10底部的支撑柱120埋入池塘底泥中,确保整个框架不会随水流移动。然后放入栖息管20,所有栖息管20开口朝向一致,排污孔统一朝下。栖息台安装完成后,池塘开始加水,当水位达到1m-1.5m时,开始放入大刺鳅,经过一周左右的适应,绝大部分大刺鳅会进入栖息管20内栖息。在大刺鳅进出栖息管20时可将排泄物从底部的三排排污孔排出,确保栖息台干净。在白天所有的大刺鳅躲在栖息管中,当需要起捕出塘时,将栖息管从栖息台抽出,可将90%以上的大刺鳅顺利起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78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壳蟹立体集约化养殖装置
- 下一篇:孵蛋器自动翻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