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鱼漂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8065.0 | 申请日: | 201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9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光照;申承浩;金波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F21V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鱼漂。
背景技术
鱼漂是垂钓时鱼儿咬钩的讯息反应的工具。人们通过鱼漂的动作,不但可以判断鱼儿吃食的情况,从而决定提竿的时机,还可以通过鱼漂的动作判断出是什么鱼在咬钩。所以鱼漂是钓鱼收获好坏的重要环节。鱼漂多用较轻的材料制作而成,现在的鱼漂多为化学制品,或是用鸟类的羽毛、木材、竹材制作,性能各有差异,形状更是多种多样。根据鱼漂的自重和浮力的不同,可分为中空鱼漂和实心鱼漂。中空鱼漂的自重小,浮力大,反应灵敏;实心鱼漂的稳定性好,但不太灵敏。根据鱼漂形状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卧漂和立漂。卧漂就是常说的七星漂,钓鱼时数粒浮子散落在水面上,灵敏度高,扬竿时震动小,但不适宜风浪大时垂钓。立漂就是垂立在水中的鱼漂,常见的有棒形、锥形、圆形、陀螺形等等。
按照钓法的不同大致分为软漂和硬漂两类。
软漂主要存在于中国传统钓法中,软漂:“主要是指依托于鱼线之上进行标记的一种鱼漂形式”。
硬漂主要存在于日本的悬锥钓法中,后传到台湾形成独特的台式钓法流入中国,最后国人根据各地的风俗习惯发展成为今天的独特的华氏钓法。硬漂:“主要是指独立于线外单独存在的一种标记物品”,截止2014年市场上普遍所讲的鱼漂就是指的硬漂。
硬漂主要分为漂尾、漂身、漂脚,三部分组成。
漂尾又按照空心和实心分为“软尾”“硬尾”和“龙凤尾”三种。
漂身:按照材质可分为:轻木类、草秆类、禽羽类、新材料类、拼和类。
漂脚:漂脚的材质不同,自身的重量就不相同,漂脚越重整支鱼漂的重心就会偏下,使鱼漂入水后翻身站立的时间缩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翻身快。
不管是何种的鱼漂,其如果不能发光均无法在夜间进行钓鱼。而为了能够在夜间进行钓鱼,人们将LED灯珠与鱼漂进行了结合,使其能够在夜间的时候为鱼漂照明。
但是这样的设置增加了鱼漂的重量,使鱼漂入水下行速度过快,因此不太适合钓行程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漂,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鱼漂,包括漂尾、漂身、漂脚和发光棒;
所述漂尾、所述漂身和所述漂脚依次同轴连接;
所述发光棒固定设置在所述漂尾上;
所述发光棒包括输液部、发光部和连接部;
所述输液部、所述发光部和所述连接部依次同轴连接;
所述发光部内设置有空腔;
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玻璃管;
所述连接部为实心圆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管内设置有荧光粉。
在玻璃管内设置荧光粉,通过荧光粉的发光,为夜间进行照明。这样的设置会使整个装置比LED灯珠较轻,能够降低鱼漂的整体重量,使其入水速度降低。
进一步的,在所述空腔内且在所述玻璃管外设置有过氧化氢溶液。
在玻璃管外设置过氧化氢,在玻璃管内设置荧光粉,需要发光时,只需通过挤压发光部进而将玻璃管挤爆后,即可使荧光粉与过氧化氢混合,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发光。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部包括输液腔和密封盖;
所述输液腔与所述空腔连通;
所述密封盖设置在所述输液腔远离所述空腔的一端,用于密封所述输液腔。
输液部通过输液腔将过氧化氢输送到空腔内,之后再通过密封盖将输液腔堵上进行密封,既能避免了在挤压发光部时过氧化氢的溢出,又能保证了在发光部晃动时不会将其内的过氧化氢与荧光粉的反应液溅出。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发光部的一端为圆头设置。
通过圆头设置,可以更方便的将连接部与漂尾进行连接,方便其插入漂尾上连接的硅胶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内设置有反光粉。
在连接部内部设置反光粉,可以在发光部进行发光时,连接部内的反光粉对发光部的光进行反射,进而可以增加光的亮度,在夜间钓鱼使能够看的更加清楚。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部的外形为梭形。
将发光部设置为梭形,使其在入水和出水时的阻力均较小,能够减少发光部对钓鱼时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10mm。
连接部太短和太长都会对整个发光棒产生影响,如太长会容易使发光棒与漂尾连接后出现头重脚轻状况,无法使发光棒稳定;如太短则发光棒与漂尾的连接会不稳定,容易脱落进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夜间钓鱼。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棒的总长度为2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光照;申承浩;金波;,未经吴光照;申承浩;金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80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灭蝗装置
- 下一篇:污物自动分类收集式鱼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