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压电流信号转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0797.3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7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钢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朱晓熹 |
地址: | 25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电流 信号 转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控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压电流信号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中,冷却系统关系到制冷主机的工作效率,如何快速准确的将0-5V电压指令信号转换成4-20mA电流信号,从而使得执行器件可以准确识别并执行指令,成为冷却系统效率高低的一个关键点。由于目前转换电路采用的元器件较多,不仅转换速度受到影响,成本也相应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电流信号转换电路,可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稳定性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压电流信号转换电路,包括电阻R19,电阻R19一端接0-5V电压信号,电阻R19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21一端、运放LM358第二引脚,运放LM358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20接地,电阻R21另一端通过滑动变阻器R22接运放LM358第一引脚,运放LM358第一引脚通过电阻R23接运放LM358第六引脚,运放LM358第八引脚接12V电压,运放LM358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25接地,运放LM358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24接二极管D9负极,二极管D9正极接地,运放LM358第六引脚分别接电阻R30一端、电阻R28一端,电阻R28另一端通过滑动变阻器R29接三极管Q1发射极,电阻R30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32一端、滑动变阻器R31一端、稳压二极管D12正极,电阻R32另一端接12V电压,滑动变阻器R31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12负极均接地,运放LM358第七引脚通过电阻R26接三极管Q1基极,三极管Q1集电极接12V电压,三极管Q1发射极分别接二极管D10正极、电阻R27一端,二极管D10负极接三极管Q1基极,电阻R27另一端分别接二极管D9负极和二极管D11正极,二极管D11负极通过熔断器接4-20mA电流信号输出端。
优选的,二极管D9型号为1N1588。
优选的,二极管D10的型号为1N4007。
优选的,熔断器的熔断电流为100m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运放LM358构成的低成本,小体积、稳定的0~5V转4~20MA电路。首先输出连接放大电路,实现对信号的放大,即扩大量程,同时提高了转换精度。采用和基准电路,提高了输出4~20MA的精度。采用反馈式结构,及时发现偏差进行补偿。外置滤波电路,及时消除抗扰源影响。利用输出端的熔断器,实现了输出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电压电流信号转换电路,包括电阻R19,电阻R19一端接0-5V电压信号,电阻R19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21一端、运放LM358第二引脚,运放LM358第三引脚通过电阻R20接地,电阻R21另一端通过滑动变阻器R22接运放LM358第一引脚,运放LM358第一引脚通过电阻R23接运放LM358第六引脚,运放LM358第八引脚接12V电压,运放LM358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25接地,运放LM358第五引脚通过电阻R24接二极管D9负极,二极管D9正极接地,运放LM358第六引脚分别接电阻R30一端、电阻R28一端,电阻R28另一端通过滑动变阻器R29接三极管Q1发射极,电阻R30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32一端、滑动变阻器R31一端、稳压二极管D12正极,电阻R32另一端接12V电压,滑动变阻器R31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12负极均接地,运放LM358第七引脚通过电阻R26接三极管Q1基极,三极管Q1集电极接12V电压,三极管Q1发射极分别接二极管D10正极、电阻R27一端,二极管D10负极接三极管Q1基极,电阻R27另一端分别接二极管D9负极和二极管D11正极,二极管D11负极通过熔断器接4-20mA电流信号。二极管D9型号为1N1588,二极管D10的型号为1N4007,熔断器的熔断电流为100mA。
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外,其余均为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钢,未经李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07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