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光纤环绕制装置的在线加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6029.9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6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冯唐荣;王毅强;吴海林;戚帅;黄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4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光纤 环绕 装置 在线 加热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绕制装置的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光纤环绕制装置的在线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光纤陀螺仪是一种角速率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惯性导航领域,是目前用于确定运动体空间运动姿态的主要传感器。光纤环作为光纤陀螺仪的重要组成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光纤陀螺的精度和重要指标特性的高低,如零位不稳定,高低温漂移过大等现象,这可能导致光纤陀螺仪不能完成其正常功能,但是国内关于光纤环的绕制指标尚缺乏统一标准。
例如中国专利CN 102901494 A公开了一种自动光纤环绕制机控制系统,包括绕环机构、驱动机构和主控制器;所述绕环机构包括由收纤轴左段和收纤轴右段构成的收纤轴,以及与收纤轴同轴且两两相对设置的左放纤轴和右放纤轴、左旋转轴和右旋转轴;左放纤轴和左旋转轴套装在收纤轴左段上,收纤轴左段设置于左滑动机构上;右放纤轴和右旋转轴套装在收纤轴右段上,收纤轴右段设置于右滑动机构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左、右放纤电机M1、M2,分别用于驱动左放纤轴和右放纤轴,左、右旋转电机M3、M4,分别用于驱动左旋转轴和右旋转轴,左、右滑动电机M5、M6,分别用于驱动左滑动机构和右滑动机构,以及收纤电机M7,用于驱动收纤轴;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各电机M1~M7的伺服驱动器S1~S7连接。然而,该自动光纤环绕制机控制系统缺少温控组件,在光纤环绕制过程中无法保持恒温涂胶,影响了光纤环固化的均匀度,从而导致光纤陀螺性能的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在光纤环绕制过程中对光纤导线槽进行恒温控制的用于光纤环绕制装置的在线加热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光纤环绕制装置的在线加热设备,所述光纤环绕制装置包括光纤导线槽,所述加热设备包括加热膜、恒流源、控制器和槽温传感器,所述槽温传感器的输入端与光纤导线槽连接,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恒流源与加热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热膜的输出端与光纤导线槽连接。
所述加热电源为数控可调恒流源。
所述加热设备还包括膜温传感器,所述膜温传感器的输入端与加热膜连接,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槽温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18B20。
所述控制器为PLC可编程控制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在光纤环绕制过程中对光纤导线槽进行在线加热,从而实现对光纤导线槽的恒温控制,解决了光纤环绕制过程中无法保持恒温涂胶,绕制后加热固化效率低下,且产品固化的均匀度欠缺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光纤环绕制的效率和性能。
2)由于采用了恒流源对加热膜功能,因此在室温工作情况下,可以让设备以恒定的电流工作,保证设备匀速升温,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过热现象。
3)采用膜温传感器可以实现同时对光纤导线槽和加热膜的温度捕获,从而更加精准地控制光纤导线槽的温度。
4)由于槽温传感器采用了温度传感器18B20,因此可以将温度检测精度精准控制在0.1摄氏度并及时反馈给PLC可编程控制仪,能够保证设备恒温工作的可靠性。
5)由于控制器为PLC可编程控制仪,因此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回来的温度,自动设定加热电流,保证设备的匀速升温,达到温度点后能自动调节加热电流进入保温工作模式,以保证设备恒温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光纤导线槽,2、加热膜,3、加热电源,4、控制器,5、槽温传感器,6、膜温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是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陀螺内部重要件——光纤环的绕制领域,具体讲就是在光纤环的绕制过程中,加入一个实时在线加热系统,解决了光纤环绕制过程中无法保持恒温涂胶,绕制后加热固化效率低下,且产品固化的均匀度欠缺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光纤环绕制的效率和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60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