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快速密封线缆的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6918.5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3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菲尼克斯电气(南京)研发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快速 密封 线缆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快速密封线缆的壳体。
背景技术
在工业通信等行业,需要用到很多线缆传输电源信号和数据, 传统的线缆密封使用格兰头实现,但是格兰头存在多根线缆密封不便、 密封不严及密封后对线缆有压痕且不易拆卸等问题。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密封线缆的壳体,其能够简单快捷的将线缆密封。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快速密封线缆的壳体,其包括插座端外壳及与插座端外壳安装于一起的插头端外壳,所述插座端外壳的左右外侧表面上分别凸起形成有一第一卡扣,所述插头端外壳包括前端部和后端部,后端部包括上外壳及与上外壳安装于一起的下外壳,在上外壳的后表面上凹陷形成有上线缆槽,在下外壳的后表面上凹陷形成有下线缆槽,在所述上外壳的左右外侧表面上分别凸起形成有一第二卡扣,在所述下外壳的左右外侧表面上且位于第二卡扣后方的位置分别凸起形成有一第三卡扣,在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和第三卡扣上安装有一第一扳手,第一扳手包括套设于第三卡扣上的且沿着第三卡扣转动的圆孔部、位于圆孔部前方的套设于第二卡扣上的且沿着第二卡扣转动的环部以及位于环部前方的且卡扣于第一卡扣上的钩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外壳的左右外侧表面上且位于第三卡扣后方的位置分别凸起形成有第四卡扣,在所述下外壳的左右外侧表面上且位于第三卡扣后方的位置凸起形成有第五卡扣,在所述第四卡扣和第五卡扣上安装有一第二扳手,所述第二扳手包括套设于第四卡扣上的且沿着第四卡扣转动的环形部以及卡扣于第五卡扣上的卡钩部。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端外壳左外侧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卡扣与右外壳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卡扣相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外壳左外侧表面上形成的第二卡扣和右外侧表面上形成的第二卡扣相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外壳左外侧表面上形成的第三卡扣与右外侧表面上形成的第三卡扣相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线缆槽和下线缆槽的数量相同且上下方向相对齐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上外壳左外侧表面上形成的第四卡扣与右外侧表面上形成的第四卡扣相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下外壳左外侧表面上形成的第五卡扣和右外侧表面上形成的第五卡扣相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密封线缆的壳体中通过转动第一扳手和第二扳手,将上外壳和下外壳紧密的扣合于一起,进而将连接于插头端外壳中线缆密封的卡设于上线缆槽和下线缆槽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密封线缆的壳体中插头端外壳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能够快速密封线缆的壳体中插头端外壳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1中能够快速密封线缆的壳体中插头端外壳的分解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密封线缆的壳体中插头端外壳和插座端外壳的组装结构图。
其中:
10-插座端外壳;20-插头端外壳;11-第一卡扣;200-前端部;201-后端部;202-上外壳;203-下外壳;2020-上线缆槽;2030-下线缆槽;204-第二卡扣;205-第三卡扣;206-第四卡扣;207-第五卡扣;3-第一扳手;30-圆孔部;31-环部;32-钩部;4-第二扳手;40-环形部;41-卡钩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密封线缆的壳体包括插座端外壳10及与插座端外壳10安装于一起的插头端外壳20。在插座端外壳10的左右外侧表面上分别凸起形成有一第一卡扣11,其中插座端外壳10左外侧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卡扣与右外壳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卡扣相对称设置。插头端外壳20包括前端部200和后端部201,后端部201包括上外壳202及与上外壳202安装于一起的下外壳203,在上外壳202的后表面上凹陷形成有上线缆槽2020,在下外壳203的后表面上凹陷形成有下线缆槽2030,上线缆槽2020和下线缆槽2030的数量相同且上下方向相对齐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菲尼克斯电气(南京)研发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菲尼克斯电气(南京)研发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69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