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脏按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8167.0 | 申请日: | 2014-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8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春良 |
主分类号: | A61H31/00 | 分类号: | A61H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7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脏 按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脏按压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对心脏病突发、心脏骤停等患者抢救时,一般通过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手段使患者心脏复苏。目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一般是双手叠加进行操作,比较费力,当施救时间较长时,很容易使医生感到疲劳,而影响胸外按压效果。另外,做胸外心脏按压时,对按压频率、力度都有要求,而目前一般是医尘凭感觉进行操作,误差较大时,不能起到心脏复苏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确、主动、自动地对病人心脏部位进行按压,缓解医生劳动强度,并克服人工按压时压力和频率无法控制的心脏按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心脏按压器,包括壳体、弹性绑带、控制芯片、真空胶碗、气缸、负压泵、测压管、心跳脉冲传感器以及控制面板,壳体上与胸腔接触的一侧上设有凹槽,真空胶碗设于凹槽内,真空胶碗的胶碗口扣压在胸腔上,其碗底延伸出一个负压管,负压管与真空胶碗碗内空间连通,负压泵与气缸连通,且连通管道上设有第二电磁阀,负压泵还与负压管通过旁通管道连通,旁通管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负压管还与气缸的活塞固定连接,壳体的凹槽底部设有用于负压管滑动的滑动孔,测压管一端连接真空胶碗,另一端经压力换能器与控制芯片导线连接,心跳脉冲传感器贴设于人体胸腔上,并与控制芯片导线连接,负压泵上设有转向控制器,控制面板设有启动按钮、压力调节按钮、频率调节按钮、固定按钮以及心电显示窗口。
进一步地,壳体与胸腔接触的平面设有与胸腔形状相适应的曲面。
进一步地,壳体与胸腔皮肤接触的表面上附有一层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心脏按压器通过弹性绑带固定在人体上,并通过真空胶碗抽完真空后准确的贴紧在胸腔上,因此固定可靠,且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通过控制面板可设置心脏起搏的频率和按压的力度,并可根据心电显示窗口的显示,灵活的控制参数,因此,该心脏按压器可准确、主动、自动地对病人心脏部位进行按压,缓解医生劳动强度,并克服人工按压时压力和频率无法控制的不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心脏按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胸腔接触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连接示意图。
图中:
1、壳体;11、凹槽;2、控制面板;21、心电显示窗口;22、压力调节按钮;23、频率调节按钮;24、启动按钮;25、固定按钮;3、弹性绑带;4、真空胶碗;5、测压管;6、心跳脉冲传感器;7、压力换能器;8、控制芯片;9、第一电磁阀;10、负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心脏按压器,包括壳体1、弹性绑带3、控制芯片8、真空胶碗4、气缸、负压泵10、测压管5、心跳脉冲传感器6以及控制面板2,壳体1上的胸腔接触面的一侧上设有凹槽11,真空胶碗4设于凹槽11内,真空胶碗4的胶碗口扣压在胸腔上,其碗底延伸出一个负压管,负压管与胶碗碗内空间连通,且连通管道上设有第二电磁阀,负压泵10还与负压管通过旁通管道连通,旁通管道上设有第一电磁阀9,负压管还与气缸的活塞固定连接,壳体1的凹槽11底部设有用于负压管滑动的滑动孔,测压管5一端连接真空胶碗4,另一端经压力换能器7与控制芯片8导线连接,心跳脉冲传感器6贴设于人体胸腔上,并与控制芯片8导线连接,负压泵10上设有转向控制器,控制面板2设有启动按钮24、压力调节按钮22、频率调节按钮23、固定按钮25以及心电显示窗口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春良,未经王春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8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中医内科熏蒸带
- 下一篇:中药远红外电热振动保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