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铸造式驱动桥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8607.2 | 申请日: | 2014-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2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吴仲辉;付会鹏;徐鑫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16 | 分类号: | B60B35/16;B60B35/18;F16J15/1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铸造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体铸造式驱动桥。适用于各种起重量为2-3.5吨的内燃叉车。
背景技术
叉车主要适用于汽车生产装配线零部件搬运、生产车间内部零部件搬运,邮政、铁路等系统邮件、行李搬运,医药、烟草等系统药品、货物搬运,大型展览会筹备组委会资料搬运,仓储物流系统小型设备、货物搬运等对空间要求以及高度要求比较高的场所。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叉车产品使用范围日益扩大,遍及各个经济领域,因此对叉车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其中叉车驱动桥作为叉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叉车的各项性能,而桥体作为驱动桥的基础,其性能又尤为重要。
现今叉车采用的非断开式驱动桥桥体多为套管压装式桥体。如图1所示,套管压装式桥体包括桥体1、嵌于桥体轴孔内径的套管8,以及套于套管上的轮毂7,轮毂与套管之间经外轴承5和内轴承4相连,其中内、外轴承分别位于轮毂7内外两侧,轮毂7内侧端与桥体1之间设有内油封3。套管压装式桥体不但生产时工序复杂,而且套管与桥体接触的地方常常出现漏油现象,这不但影响着叉车的生产效率,而且影响了叉车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整体铸造式驱动桥,以简化生产加工工艺,克服漏油隐患。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体铸造式驱动桥,具有桥体、套管、轮毂、内轴承和外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体与套管整体铸造而成,套管上套有轮毂,轮毂与套管之间经内轴承和外轴承相连,内、外轴承分别位于轮毂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套管上套有油封座,该油封座一端顶住内轴承,另一端支撑于桥体,所述油封座与轮毂之间设有内油封。
所述内轴承对应的套管段直径为Φ80,对应的轮毂轴承孔为Φ14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驱动桥桥体与套管整体铸造,内轴承处直径由Φ75加大到Φ80,而轮毂轴承孔根据内轴承的更改由原来的Φ135改为Φ140。本实用新型根据桥体应力分析,在内轴承和桥体增加油封座结构。因此在保证桥体安全系数的情况下,这种结构导致的零件细微调整可以保证大多数零件在不同吨位驱动桥之间的互换性。同时整体式驱动桥桥体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成熟的铁模覆砂铸造工艺能很好的保证桥体的内外在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整体式驱动桥,具有桥体1、套管8、轮毂7、内轴承4和外轴承5。本例中桥体1与套管8整体铸造,在套管8上套有轮毂7,在轮毂7与套管之间经内轴承4和外轴承5相连,内、外轴承分别位于轮毂7的内侧和外侧。根据桥体应力分析,在套管8上套有油封座2,该油封座一端顶住内轴承4,另一端支撑于桥体1。油封座2与轮毂7之间设有内油封3。由于本实施例采用桥体1与套管8整体铸造的结构,从而避免在套管与桥体接触的地方出现漏油现象。
本实施例中内轴承4对应的套管段直径由Φ75加大到Φ80,而内轴承对应的轮毂7轴承孔根据内轴承4的更改由原来的Φ135改为Φ140,内油封3由140X100X12改为140X105X12。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38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收紧功能的轮胎防滑链
- 下一篇:脚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