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地漏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42106.1 | 申请日: | 2014-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0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俊权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1000 广东省潮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地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地漏。
背景技术
时下,陶瓷地漏由于耐蚀卫生且价廉而越受消费者的喜爱,现有的陶瓷地漏多由地漏本体和地漏盖组成,地漏本体在安装时易粘灰带泥,稍不注意易渗泥灰而影响排液,不利安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陶瓷地漏,安装方便不渗泥灰,水封隔臭且排液畅通。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地漏,包括地漏本体及地漏盖,地漏盖设有滤孔(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地漏安接座,所述地漏本体架接容置在地漏安接座上,所述地漏安接座设封水凹碗,封水凹碗壁上端沿设有溢流口;地漏本体中心设一通孔,通孔下端沿与封水凹碗形成水封;地漏盖中心设一圆孔,圆孔架接一盖帽。
所述地漏安接座设一圆锥筒壁,圆锥筒壁中设有封水凹碗,封水凹碗壁上端沿设有溢流口。
所述溢流口为圆凹状。
所述通孔的周围设一环凹槽。
所述通孔为上小下大的喇叭状,通孔下端沿向下延伸且低于溢流口而与封水凹碗形成水封。
所述地漏安接座、地漏本体、地漏盖、盖帽均由陶瓷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安装时由于通过地漏安接座的圆锥筒壁的阻隔,使得地漏本体不易渗泥灰,安装更方便。2、溢流口为圆凹状,水液位上升而溢流量增大,确保排水通畅。3、通孔的周围设一环凹槽,形成一积水缓冲区域,方便沉积污泥,并通过揭开地漏盖而方便清除,维护更方便。4地漏盖中心设一圆孔,圆孔架接一盖帽,揭开盖帽通过圆孔而可提揭地漏盖,方便使用。5、整体采用陶瓷材料制成,具有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相对金属材质而言不存在锈蚀,使用更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分解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地漏安接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盖帽,2滤孔(槽),3通孔,4架接边,5环凹槽,6地漏安接座,7圆孔,8地漏盖,9地漏本体,10封水凹碗,11圆锥筒壁,12溢流口。
箭头所示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陶瓷地漏,地漏安接座、地漏本体、地漏盖、盖帽均由陶瓷材料制成,其中:地漏安接座6设一圆锥筒壁11,圆锥筒壁11中设有封水凹碗10,封水凹碗壁上端沿设有圆凹状溢流口12。地漏本体9中心设一上小下大的喇叭状通孔3,通孔3的周围设一环凹槽5,通孔3下端沿与封水凹碗10形成水封。地漏盖8设有滤孔(槽)2,中心设一圆孔7,圆孔7架接一盖帽1。
实际应用时,如图3所示,首先将地漏安接座6通过泥灰安接在排污管口处,再将地漏本体9架接容置在地漏安接座6上,依次盖上地漏盖8和盖帽1此时。水液经滤孔(槽)2流进环凹槽5并形成一定的积水缓冲区域,方便沉积污泥;当水液上升经通孔3流进封水凹碗10中,由于通孔3下端沿向下延伸且低于溢流口12而与封水凹碗10形成水封隔臭,水液上升并从圆凹状溢流口12流进排污管口(如图中箭头所示),排水液量越大,随液面上升圆凹状溢流口12排液缺口也变大,确保排液畅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俊权,未经杨俊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421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锈弹簧地漏
- 下一篇:用于建筑工地的排积水器